中国历史之最

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贡献最突出的人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犹如一枝艳丽的花朵常开不谢。在我国历史上,许多人都为发展中日友好关系作出过贡献,其中,最突出的则是鉴真。

鉴真(688—763),唐朝高僧,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本姓淳于,十四岁出家,法名鉴真。他曾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学,后来定居扬州大明寺,对佛学有很深的研究,尤其精熟其中的戒律部分。他生值盛唐之际,在盛唐高度发展的科学文化熏陶下,对医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学识渊博的高僧。

中国和日本早在汉朝就有了往来,到了唐朝,两国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那时,日本社会正处于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的阶段,日本天皇对繁荣昌盛的唐朝十分仰慕,需要学习和借鉴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成就,因此不断向唐朝派“遣唐使”、留学生和学问僧。742年(玄宗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睿(rui瑞)和普照请鉴真派弟子到日本传播佛教,鉴真欣然应允。但他的弟子们却感到畏难,认为“远涉大海,百无一至”。五十五岁的鉴真坚定地表示:为了宣扬佛法,“何惜生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弟子们深受感动,决心和他同行。鉴真造船备粮,准备第二年春天动身,由于官府拦阻,这次未能成行。743年12月,他再次东渡,因为在海上遇到风暴,船被打坏,只得返回。以后鉴真又组织了第三、第四次东渡,也都没有成功。748年,鉴真第五次东渡时,海上“风急波峻,水黑如墨”,渡船漂流了十四天,才在海南岛南部靠岸。这次鉴真过度疲劳,加之感受暑热,眼睛患病,因医治无效而双目失明。尽管如此,他东渡日本的决心仍坚定不移。

753年(玄宗天宝十二年)10月,六十五岁的鉴真率领二十多人,和回国的日本遣唐使一起乘船去日本。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了!12月,他们到达了今天日本的九州岛,受到热烈欢迎。第二年,鉴真被请到都城奈良最著名的东大寺。日本朝廷为请鉴真推行严格的授戒制度,在东大寺修建了戒坛。日本圣武太上皇、光明太上皇后、孝谦天皇、皇后及官员僧侣等四百多人登坛受戒。

鉴真一行二十多人中,有建筑、绘画、雕刻、医药、刺绣、铸写等方面技艺精湛的人才,他们携带着大量书籍和艺术作品,把唐朝高度发展的文化科学传播到日本。例如,鉴真按照中国的营造法式在奈良主持兴建唐招提寺,寺内殿堂结构精巧、气势雄伟,反映出唐朝建筑的最新成就。在营建唐招提寺时,日本匠人学会了用干漆法塑制佛像的技艺。用干漆法塑制的佛像,造型厚实、庄重,分量轻、成本低,这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影响很大。鉴真等带到日本的绣像、雕像、画像、金铜像,都为日本的造像和佛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他们所带的许多书法珍品和书法艺术价值很高的佛经手写本,在日本广为传抄,对促进日本的书法艺术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药品运到日本的很多,但日本药学初兴,对药品的真伪、种类、质量分辨不清。鉴真虽然双目失明,但凭嗅觉即能鉴别药物;他为人治病,药到病除。鉴真还毫无保留地向日本医生传授了药物的收藏、炮制、配剂、使用等方面的知识。给日本的古药物学奠定了基础。在很长时间里,日本医药界都把鉴真奉为始祖,直到江户时代(1603—1867),日本的药袋上仍然印着鉴真的肖像。

763年5月6日,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辛勤劳碌了二十年的鉴真在日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鉴真受到日本人民的深深崇敬和怀念,被尊称为”过海大师”、“日本文化的恩人”、“日本律宗大祖”、“日本医术之祖”、“圣僧”等等。由鉴真的弟子们发愿塑造的鉴真干漆坐像,直到现在仍然安放在日本唐招提寺开山堂,并被定为日本的“国宝”。鉴真作为古代对发展中日友好关系贡献最突出的人,一千多年来。也一直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卷轴历史(www.80065.cn)

二十四史 中國歷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