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之最

最早实行私人办学的教育家

我国最早的教育被奴隶主贵族所垄断,是谁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呢?这个人就是孔子,他最早实行私人办学,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zou邹)邑(今山东曲阜)人,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原是宋国贵族,因家道衰落,迁居鲁国。孔子中年以后开始授徒讲学,五十岁担任鲁国的中都宰(地方官),继之升任司寇(主管司法的官),因与鲁国当权者政见不合离开鲁国,率领弟子周游卫、陈、宋、蔡、楚等国,晚年又回到鲁国,继续讲学。

孔子的一生大部分从事教育活动。他开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凡送十条干肉作学费的,他都收为弟子。这样就破除了等级、地域等界限,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种书。《诗》是古诗歌总集,《书》是周代和周以前的政治文献汇编,《礼》是讲周代典章制度和礼仪的,《易》是讲哲学的,《春秋》记载了鲁国的历史。

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并归纳出一套教学方法。他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施以不同的教育。在教学中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要求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孔子教育学生对待学习要抱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重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倡“不耻下问”的精神。还教育学生经常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孔子从事教育数十年,先后教出三千名有知识、有才干的学生,其中才学特别优异的有七十二人,形成了一个有影响的儒家学派。孔子的优良学风和成功的教学经验,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如“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等,已作为成语经常被人们使用。不过,他宣扬“学而优则仕”,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反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对后世的教育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是从维护奴隶制度的需要出发,培养为周王朝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但是他开办私学,广收门徒,使更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中有奴隶主贵族的子弟,也有当时被称为“残人”、“野人”和“鄙人”的下层人民,而且各个诸侯国的人都有。这样,就打破了过去“学在官府”的那种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孔子首创的私学,对古代教育起了深远影响。从此私学(以后称私塾)和官学并存,而且不断得到发展,为传播我国古代文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卷轴历史(www.80065.cn)

二十四史 中國歷史里程碑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