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

中国远古文化之舊石器時代

中國的舊石器時代開始於古人類生存的年代,迄今已發現古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200多處。中國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分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個階段,以打製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靠採集和狩獵生活。

史前文化地图

(史前文化地圖)

中國境內已知最早的舊石器文化是距今約180萬年的西侯度文化和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猿人、金牛山人等是直立人的重要發現,而早期智人有大荔人、馬壩人、丁村人等,晚期智人有柳江人、河套人、山頂洞人等。舊石器時代的石器採取錘擊、砸擊、碰砧等方法打製,有刮削器、尖狀器、砍砧器、鑽器等,到了後期還出現了細石器。

旧石器时代文化时间图

(舊石器時代文化時間圖)

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分布图

(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分布圖)

元謀人(分布:雲南)

元謀人是中國迄今為止所發現最早的直立人。1965年中國地質科學院的地質學家在雲南元謀縣東南上那蚌村發現了2枚屬同一青年男性的內側門齒化石,定名為「元謀直立人」。历史网(www.80065.cn)

元謀人牙齒化石

(元謀人牙齒化石)

根據古地磁測定,確定元謀人生活在170萬年前。與元謀人同時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有尼河灣劍齒虎、桑氏縞鬣狗、雲南馬、中國犀等29種,據此推斷,元謀人不會晚於早更新世。元謀人門齒化石具有鏟形構造,類似蒙古人種,體現出中國人的祖先從南方古猿向直立人過渡的特徵。此外,在相近地質層中還發掘出7件脈石英石核和刮削器,有明顯人工雕琢的痕跡。历史网(www.80065.cn)

藍田人(分布:陝西)

藍田人化石發現於陝西藍田縣陳家窩子和公王嶺,兩處相距僅22公里,年代卻相差20-30萬年。公王嶺藍田人化石頭骨厚,腦量小,表現出較為原始的形態。經科學測定,公王嶺藍田人距今大約有80-75萬年,他們多數使用加工方法簡單的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同時期生存的動物群包括大熊貓、東方劍齒象和毛冠鹿等南方動物群。陳家窩子的藍田人化石為一老年女性的下頜骨,骨骼特徵與周口店北京人相似,距今大約50萬年,同時期生存的哺乳和軟體動物均帶有北方特點。

藍田人遺址遠景

(藍田人遺址遠景)

藍田人尖狀器、砍砸器

(藍田人尖狀器、砍砸器)

北京猿人(分布:北京)

生活在50-20萬年之前的北京猿人,是舊石器時代典型的直立人,懂得取火技術、打製簡單的石器、骨器。 1921年發現周口店龍骨山遺址,由奧地利及中國學者先後發掘出3枚人類牙齒化石,定名為「中國猿人北京種」,就是「北京猿人」。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

(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

其後,由裴文中所主持的發掘中,出土了第一個北京猿人的完整頭蓋骨化石。接著被稱為「北京人之父」的賈蘭坡又發現了3個人類頭蓋骨。很不幸這批珍貴的化石卻在日軍太平洋戰爭中全部丟失,所以現在展出的大多是復原品。1949年後,中國考古學家又發現了3枚人類牙齒化石和2個頭蓋骨化石,還有大量石器、骨器和用火遺跡,填補了失去的北京猿人化石所留下的空間。

大洞文化(分布:貴州)

大洞遺址位於貴州省盤縣,距今30萬年至數萬年。大洞遺址規模很大,內涵豐富,保存完好,地層堆積處最厚約20米,延伸達200多米,分布面積近8000平方米。目前,已發現的石製品有2000多件,動物化石近萬件,還有數枚人牙化石。

遺址中包括古人類的生活居址、石器加工場和獵物屠宰場等不同活動遺址,同時也發現用火遺跡。石製品以燧石、玄武岩為主要原料,包括石核、石片、刮削器、鑽具、手斧等。大洞遺址具有較完整的早中晚期舊石器文化堆積,十分難得。

金牛山人(分布:遼寧)

金牛山位於遼寧省營口縣田屯村附近,發現的金牛山人化石有較完整的頭骨、脊椎骨、肋骨等共50餘件,屬於一個男性個體。如此完整而全面的古人類化石骨架出土,十分難得。據測定,金牛山人生活在距今約28萬年前,有些學者將他判定為直立人,也有些認為金牛山人當屬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使用的石器有刮削器和尖狀器。除石器、骨器外,金牛山文化遺存中較重要的是發現大量燒土、燒骨和灰燼層等用火遺跡,說明當時的人類不僅會用火而且懂得控制火。燒骨中多兔類、鼠類和鹿類的肢骨,這些動物是當時人們狩獵的主要對象。同時期生存的動物有劍齒虎、變種狼、中國貉、三門馬和梅氏犀等 。

大荔人(分布:陝西)

大荔人化石發現於陝西省大荔縣解放村附近,是一個青年男性的頭骨(缺下頜骨),具有直立人的原始特徵,但面部扁平,腦容量為1120毫升,是邁向智人的進化標誌。屬於早期智人中較早的類型,時間約在公元前20萬年。

大荔人是中國舊石器時代從猿人到古人過渡時期的一個代表,對研究中國古人類的演化有重要價值。同時期發現的動物化石有鯉、鯰、鴕鳥、河狸、石菱齒象、馬、犀、腫骨鹿、斑鹿、水牛、豬、老鼠等14種之多。

馬壩人(分布:廣東)

1958年,聞名中外的馬壩人頭蓋骨在廣東省曲江縣馬壩鄉獅子山被發現,這是迄今為止廣東唯一的一處古人類化石遺址。馬壩人化石為一中年男性頭骨的顱頂部分,包括額骨和部分頂骨,還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馬壩人是距今約20-10萬年前舊石器中期的早期智人(介乎中國猿人和現代人之間的古人類型),代表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環節。

馬壩人(分布:廣東)

與馬壩人化石同時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有鬣狗、大熊貓、貘、劍齒象等19種。馬壩人頭骨的發現,擴大了中國遠古人類分布範圍,填補了中國華南人類進化系統上的空白,更完善了中國原始人類發展序列。

丁村人(分布:山西)

丁村文化遺址位於山西省襄汾縣丁村,北起史村,南至柴庄,長達十一公里。丁村人化石包括屬於一個十二、三歲少年的三枚牙齒和一個大約兩歲兒童的右頂骨化石,化石的齒冠舌面特徵與現代黃種人相接近。

丁村人(分布:山西)

丁村人屬早期智人,距今大約12萬年,使用的石器以砍斫器、三棱大尖狀器、小尖狀器、刮削器、石斧等石片石器為主,器具用途已有明顯的分工。與丁村人同時生存的哺乳動物有梅氏犀、披毛犀、野馬、納馬象、斑鹿、方氏鼠、原始牛等,還有魚類和軟體動物。

柳江人(分布:廣西)

1958年在柳江縣穿山鄉通天岩出土了「柳江人」化石,這是迄今為止廣西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早的舊石器時代晚期智人化石。所發現的柳江人化石計有一個完整頭骨(缺下頜骨)、最下的四個胸椎和全部五個腰椎,形態頗為原始,被認為是形成中的早期類型蒙古人種。同時期生存的動物有大熊貓、東方劍齒象等。

廣西柳江通天岩洞穴遺址

(廣西柳江通天岩洞穴遺址)

柳江人使用以礫石製造的石器,出土的石器有尖器、刮削器、石錘、石片等。柳江人、麒麟山人等是廣西以壯族為主的遠古祖先,他們所創造的文化被認為是廣西文明史的源頭。

河套人(分布:內蒙古)

河套人化石於1922年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伊克昭盟烏審旗薩拉烏蘇河河岸砂層中被發現。他們的體質已接近現代人,牙齒的大小也與現代人相似,但頭骨和股骨骨壁則較厚,齒冠結構具有原始特徵。河套人生活的時代距今大約5萬至3.7萬年。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屬晚期智人。

河套人使用的石器只經過簡單的捶擊法加工,體積極小,主要為刮削器、鑽具、尖狀器和雕刻器。同時期生存的動物有野馬、普氏羚羊、原始牛等45種,現時多數已絕種。

下川文化(分布:山西)

下川是山西沁水縣的一個小鎮,這裡是中條山東端的一個山間小盆地。發現的細石器文化遺物分布於盆地周邊的二級階地上,同時也發現了一些粗大石器。細石器遺存則分布較廣,出現了典型細石核、石葉、圓頭刮削器、楔型器、雕刻器和石鋸等。

下川文化年代距今約3.6-1.3萬年之間,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下川文化遺存顯示,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華北地區的細石器工藝已臻成熟。此外,考古發現與研究亦同時證實,遠東與環太平洋區域的細石器文化以華北為淵藪,而下川文化更是遠東細石器的淵源。

山頂洞人(分布:北京)

山頂洞人化石發現於北京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頂部,共有8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個體,在體質以及腦量方面都與現代人相同。山頂洞人所處的自然環境與現代相似,有茂密的森林和廣闊的草原,他們以漁獵和採集為生。

山頂洞人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屬晚期智人。他們的鑽孔、磨製和染色技術,都是前所未見的,其中骨針是迄今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最早的縫紉工具。而裝飾品和墓葬的出現,則表明山頂洞人已經有了審美觀念和原始的宗教信仰。在山頂洞發現的脊椎動物化石大多數屬華東、內蒙古和東北地區的現有品種,只有少量已絕種動物如:洞熊、斑鬣狗和3種鴕鳥。

二十四史 历史老照片 历史地图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