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图

中國歷代版圖

夏代版圖:

夏朝活動的主要區域是黃河中下遊壹帶(相當於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區),都城建於安邑。

夏代版圖

商代版圖:

商朝的統治區域,以現在的河南為中心。武丁在位時國勢鼎盛,勢力達於長江流域。曾多次遷都;盤庚時,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壹帶)。在商的週圍,還有許多臣服於商的屬國,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历史网(www.80065.cn)

商代版圖

周代版圖:

滅商前,周族活動於黃河上遊(今陝西、甘肅壹帶)。周武王滅紂後,建立周朝,定都於鎬(今陝西西安附近),後遷洛邑。

周代版圖

春秋版圖:

春秋時,周王室衰微,諸侯專政。主要諸侯有魯、齊、晉、秦、楚、宋、衛、陳、蔡、曹、鄭、燕、吳、越 等。

春秋版圖

戰國版圖:

戰國時期,北起長城,南達長江流域的地區,先後出現了秦、齊、楚、燕、韓、趙、魏七個大國。

戰國版圖

秦代版圖: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壹個統壹的皇朝。

秦代版圖

西漢版圖:

公元前202年,漢王劉邦擊破楚王項羽,即帝位,再建統一皇朝──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漢設西域都護府,統轄天山以南蔥嶺以東的西域諸國。東蒙古高原為東胡後裔烏桓、鮮卑分布地。大漠南北為匈奴地。青藏高原為諸羌地。雲南西南部則為哀牢夷地。

西漢版圖

東漢版圖:

東漢光武帝劉秀於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即帝位,先後削平王莽以來割據政權,恢復統一。延光二年 (公元123年),東漢改西域都護府為西域長史府。由於北邊匈奴族內部分裂,鮮卑乘機拓展彊土,西擊烏孫,東卻扶餘,盡據匈奴故地。其時青藏高原仍為諸羌所居。東北鴨綠江上游兩岸則為高句麗國領土。

東漢版圖

三國時期版圖:

公元220年曹丕稱魏帝,221年劉備稱漢帝,222年孫權建年號,成三國鼎立之勢。魏仍以西域長史府領護除烏孫之外的西域諸國。曹魏東北境外為高句麗、挹婁、扶餘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為鮮卑。青藏高原為諸羌地。

三國時期版圖

西晉版圖:

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形勢。西域和境外方面,西晉仍設西域長史府領護除烏孫之外的西域諸國。東北境外為高句麗、挹婁、扶餘等,北接羌胡。大漠南北為鮮卑。青藏高原為諸羌地。

西晉版圖

東晉十六國版圖:

自西晉末到劉宋初,各族在中原和巴蜀先後建立了多達16個割據政權。公元317年司馬睿即晉王位於建康,以建康在洛陽之東,史稱東晉。東晉的版圖只限於淮水以南、漢水的下游、巴蜀盆地的長江以南。前秦的東北是高句麗、挹婁等國,境外為高車、匈奴等族。西域校尉屬國的西北是烏孫國。青藏高原有吐谷渾及寶髻、孫波、女國等羌族聚居。

東晉十六國版圖

北朝宋魏版圖:

公元420年,劉裕自立為帝,是為南朝。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完成北方統一,與南朝的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其時,魏之東北為契丹、室韋、勿吉等。漠北為柔然、高車、契骨。西域為烏孫、悅般、于闐等。青藏高原則為吐谷渾、黨項、女國、象雄等。历史网(www.80065.cn)

北朝宋魏版圖

南朝陳齊周版圖:

公元557年,陳霸先廢蕭方智自立,建立陳朝。550年,東魏高洋廢其主自立,建號齊。557年,宇文氏廢西魏帝自立,建號周。 其時,突厥已臣服西域諸國和塞外諸部,控制了南北五六千里、東西萬餘里的大片土地。青藏高原則為吐谷渾、寶髻、女國、象雄等。

南朝陳齊周版圖

隋代版圖:

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立隋朝;589年滅陳後,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後突厥分為東西二部,分據隋朝北部及西北部。隋朝境外遼東為高麗國地,高麗東北至海為靺鞨諸部。靺鞨之西為室韋諸部。室韋之南至隋邊塞為契丹、霫、奚等部。昆明、濮部等則位於隋之西南。青藏高原西部為女國,中部為寶髻、孫波等,東部則為附國等。

隋代版圖

唐代版圖:

唐高祖公元618年即帝位,漸次削平隋末以來割據群雄,至太宗貞觀二年(公元628年) 完成統一。至唐總章元年(公元668年) 滅高麗後,唐版圖臻於極盛。吐蕃興起於七世紀初,據青藏高原一帶,連年與唐爭衡。 唐之西南為濮子、金齒等部。東北松花江、黑龍江流域為靺鞨、室韋諸部。

唐代版圖

五代十國版圖:

唐亡於公元907年,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統治黃河流域一帶。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地區,先後為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荊南、楚、南漢所分據,北漢則割據太原;合計而成所謂的「十國」。

五代十國版圖

遼北宋版圖:

公元960年趙匡胤取代後周稱帝,建立宋朝,至982年才完成統一。傳至1127年金兵破京師,徽欽二宗被擄北去,是為北宋。自十世紀後期至十二世紀初為遼、北宋南北對峙時期。除遼、宋、夏三國之外,其時雲南為大理國,青藏為吐蕃諸部及黃頭回紇,西域為西州回鶻及黑汗王朝。遼之北則為斡朗改和轄戛斯。

遼北宋版圖

金南宋版圖:

1127年金侵宋軍北撤後,康王趙構即帝位於南京,是為高宗,南宋開始。自十二世紀初至十三世紀初為金與南宋南北對峙時期。 西夏、大理、吐蕃諸部,疆界與北宋時相若。 金兵滅遼後,遼宗室耶律大石率部西行,仍以遼為國號,史稱西遼。其時,蒙古高原為克烈、萌古斯等突厥、韃靼部族所有。

金南宋版圖

元代版圖:

1280年元朝完成大一統之後,建立四大汗國。阿爾泰山以西阿姆河以東是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阿姆河以西則為伊利(伊兒)汗國,花剌子模以北是欽察汗國。其版圖東北抵鯨海(日本海)和朝鮮半島中部,北至西伯利亞北極圈內,西南接尼波羅(今尼泊爾)、緬甸、越南,東南臨海,幅員極為遼闊。

元代版圖

明代版圖: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後,即北伐中原,元帝北逃,明繼續四出征討,1386年終完成統一大業。1368年元帝被明軍追擊而北逃後,傳至1402年去國號稱韃靼。韃靼之西則為瓦刺。 十四世紀四十年代察合台汗國陷於分裂。永樂十六年(1418年), 東察合台汗西遷至亦力把里(新疆伊寧)。

明代版圖

清代版圖:

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先後統一東北諸部族,吞併漠南、蒙古,於1644年滅明朝,並不斷拓展疆土,於1759年完成統一大業。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及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先後訂立條約,劃定黑龍江、吉林與俄國遠東地區間邊界,並劃定外蒙古與俄國西伯利亞間邊界。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又定盛京與朝鮮之間以鴨綠江、圖們江為界。

清代版圖

中華民國版圖:

中華民國基本承襲了清朝的領土疆域。直至1946年1月,當時的南京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抗戰期間被日本侵佔的南海諸島,於1947年收回。此外,被日本侵佔50年的台灣省亦同時歸還。

中華民國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位於亞洲的東部和中部、太平洋的西岸。周邊國家有俄羅斯、阿富汗、緬甸、尼泊爾、越南等。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陸地面積約為960萬平方公里,約佔亞洲面積的四分之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

二十四史 历史老照片 历史地图 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