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长德之变”历史事件介绍

长德之变,是长德元年(995年),大规模的天花病流行不仅令百姓痛苦不堪,也让朝堂几乎为之一空,五位以上的官员死了六十余名,十四名正三位以上的公卿也死了八位。于是,一场权力大洗牌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事件起因

  正历五年(994年)八月二十八日,藤原伊周跳过比自己年长八岁的叔父藤原道长等人晋升为内大臣,时年仅二十一岁。毫无疑问,这是他的父亲、时任关白的藤原道隆强行提升自己儿子官职的结果。然而,这一专横跋扈的行为招致以一条天皇生母东三条院诠子(道隆之妹)为首的朝野上下普遍不满。虽然这一不满当时并未表面化,但却已经足以让这些贵族们对伊周产生排斥心理。藤原实资等就曾经在日后中关白家衰败时,嘲笑“积恶之家,必定是祖先造孽的报应”。世人对其冷眼相待可见一斑。 长德元年(995年)二月,道隆感到病情日益沉重,于是要求让嫡男伊周接替自己。三月九日,由伊周担任内览的宣旨终于颁下。然而据说宣命中“关白患病期间”的词句,令原本指望是“关白病替”的伊周非常不满。换句话说,一条天皇并没有同意让伊周接任关白,而只是让他在道隆病重期间代行职责而已。伊周流露出对这一决定的不满,自然会令一条天皇感到不悦。更要命的是伊周才代行父职,就急于表现的在内览中提出节约令,对于着物裾的长度等细微部分制订了严厉的规定,引起公卿们普遍的不满。在公卿们看来,长长的裾象征着权力和威严,是他们高贵身份的代表,伊周这毛头小子未免太惹人厌了。四月五日,伊周获赐关白的随身兵仗,然而五天之后,他却失去了最大的后盾——父亲藤原道隆。

image.png

  事件经过

  据史书记载,关白藤原道隆死于四月十日(死因有酗酒和糖尿病诸说)。当时道隆只有四十三岁,嫡子伊周只有二十二岁。道隆其人,据《枕草子》记载颇为平易近人,虽然不能排除作者清少纳言偏袒藤原定子而爱屋及乌的可能,但不及其父藤原兼家老辣却是可以想见的。与父亲兼家让外孙怀仁亲王(即一条天皇)登上皇位后,在自己死前安排好一切让道隆继承摄政的稳妥相比,道隆在临死前才急急忙忙的想让儿子接手未免太过仓促,而且未能给儿子伊周争取到有力的支援。虽然这也是难以预料之事,但毕竟给有野心的人留下了可乘之机。 果然,道隆死后一条天皇并没有让伊周担任关白,而是让道隆的三弟藤原道兼继承关白之位。比较可信的推断是道兼受父亲兼家授意,成功逼迫花山天皇退位,对于一条天皇即位而言可算是最大的功臣,对哥哥道隆继承关白一事本就心怀不满。如今哥哥道隆终于死了,他没理由再容忍侄子骑在自己头上。于是,在一条天皇和反感伊周的公卿们的支持下,道兼终于如愿以偿的在四月二十七日成为关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短短十一天后的五月八日,道兼也病死了,世称“七日关白”(其实在任并不是七日),真是白忙了一场。于是围绕关白这一权力之巅,一场新的争夺战悄然上演。 可以想见,伊周对于抢走自己关白之位的叔父道兼之死是暗自高兴的。总该轮到我来做关白了吧?伊周是有理由这么想的,一来他是藤原兼家的嫡孙;二来一条天皇非常宠爱他的妹妹藤原定子;三来此时朝堂之上已经没有比他官职更高的人。可是,事实证明他过于盲目乐观了。 三日后,一条天皇下了由藤原道长担任文书内览的宣旨。道长是道隆最小的弟弟、伊周的叔父。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一条天皇这么做是迫于生母东三条院诠子之命。十六岁的少年天皇,很难违抗母亲的命令。也就是说,藤原诠子站在了弟弟道长一边,排挤侄子伊周。 一个月后的六月十九日,道长超越伊周晋升为右大臣,成为藤氏长者,名实均在伊周之上。《大镜》记载伊周曾通过受一条天皇宠爱的妹妹定子,夜闯御殿向一条天皇哭述,求见姑母东三条院诠子。在此之前也曾想拦车求见,但被随行的道长叱退。由此可见伊周对自己被姑母疏远深感忧虑。

  事件升级

  道长和伊周之间的矛盾随着气温的升高而日渐激化,七月二十四日,二人因座位之争而发生激烈的口角,令全体在座的人都深感恐惧。三日后,伊周的同母弟藤原隆家的随从与道长的随从在都城的七条大路发生冲突。八月二日道长的侍从秦久忠据传被隆家的人杀害。道长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开始有了伊周的外祖父从二位高阶成忠请阴阳师诅咒道长的传言。可是,时任检非违使的惟宗允亮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是不能逮捕伊周、隆家兄弟的,那样也不能服众。老练的道长于是暂时偃旗息鼓,耐心等待着机会。 机会很快就来了。长德二年(996年)不仅是决定伊周兄弟命运的一年,也是后期摄关时代史上颇为重要的一年。已故太政大臣恒德公藤原为光的四女与花山法皇相通,而与藤原为光三女有恋情的藤原伊周误认为花山法皇横刀夺爱,于是与弟弟隆家商议之后于一月十六日晚在为光的府邸埋伏,他们的随从人员放出的箭穿透了法皇的袖子(也有射死了法皇随从的说法)。 道长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出现了!道长的反应非常迅速,二十五日在县召除目时就命令撤去伊周的坐垫,二月十一日在阵定中当着群臣的面,命头中将斋信对官吏传达内大臣伊周与权中纳言隆家的罪名。 为了避免和上次那样,被人垢病证据不足或罪行颇轻,道长又惊心策划了另外一项罪名,那就是伊周正在诅咒一条天皇的生母东三条院诠子。道长这一招十分狠毒,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获取诠子的支持才是打倒伊周的关键。 对此,伊周、隆家兄弟当然矢口否认,解释说自己雇请僧人和阴阳师只是在为已经怀孕的中宫定子做安产祈愿。孰料这反而更加坚定了道长打击伊周的决心。道理很简单,定子要是为一条天皇生下了第一位皇子,那么难保伊周今后不会以外戚的身份执掌大权。于是,四月一日,就有伊周前去祈愿的法琳寺僧人密报伊周并不是在为中宫祈祷,而是要求行大元帅法。所谓大元帅法,是法琳寺相传的真言密教的秘法,奉大元帅明王增强国王之力威服国贼,是不允许臣子举行的法事。当然,这告密的僧人,就是道长一手安排的。 有了箭射花山法皇、诅咒东三条院、私行大元帅法这三大罪状,四月二十四日,道长终于采取行动,内大臣伊周贬为大宰权帅,权中纳言隆家贬为出云权守,他们的同父异母兄弟以及外戚高阶家,也纷纷被降职。 此时有孕在身的中宫定子正住在二条北宫,左卫门权佐、检非违使惟宗允亮向伊周传达了流刑的宣命。愤怒的伊周假称重病,拒不出发。他与妹妹定子片刻不离,对反复颁下的敕命拒不执行,局势就这样呈现胶着状态。五月一日早朝,朝廷终于颁下宣旨允许进入中宫御所搜捕。据说检非违使率领的武士毁坏御所的门户闯入之后,中宫定子悲愤不已而落发,随从悲泣的声音令很多人心生不忍。当时被捕的只有隆家,府邸中没有找到伊周。拷问随从得知伊周可能逃往爱宕山,于是搜捕的范围扩大到了都城的郊外。《荣华物语》中详细记载了此次事件的经过。 三天后僧人打扮的伊周自首。相传伊周并不是要逃跑,而是去了春日大社(奈良县奈良市公园内的神社,供奉着藤原氏的氏神)和木幡(京都府宇治市)父亲道隆的墓地。伊周去参拜春日大社和父亲道隆的坟墓,无疑是在哭诉自己的冤屈。 五月十五日,将伊周流放到播磨,隆家流放到但马的诏书颁下,伊周的母亲高阶贵子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十月初,伊周牵挂得病的母亲秘密进京,藏匿于中宫御所。由于平孝义的告密同月十一日被捕,重新被送往大宰府。十月末,贵子死去。自此,伊周兄弟被排斥于中央政权之外,虽然第二年就被赦免,但此时道长的权势已经稳固,伊周兄弟失去了执掌权柄的机会。 这就是发生在长德年间的一次政局大动荡,以道长的最终胜利而告终,史称“长德之变”。道长就此确立了自己藤氏长者的地位,也令藤原家的繁华达到了顶峰,这些都是后话,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结

  综观整个事件,其实胜负是不难预料的。伊周虽然有很多有利的条件,但年轻人的浮躁和不成熟成了致命的弱点。相比之下,年长八岁的道长却老练得多,争取了一条天皇的生母、自己的姐姐东三条院诠子的支持,自始至终牢牢把握着主动权。与年少气盛的伊周不同,道长善于忍耐和等待时机,懂得适时的妥协以换取更多的支持,这一点在后来表现的更加明显,比如在人们普遍同情定子、伊周的时候给予表面上的宽恕,在自己的长女彰子尚未成年时允许藤原显光之女元子和藤原公季之女义子入内等等。事实上,从伊周不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贸然对花山法皇采取行动这一点上来看,虽然是公认的精通汉学之人,而骨子里其实还只是一个纨绔子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