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哪个朝代的(袁枚号称什么)

说起清代诗人,很多喜欢文学的朋友立刻就能想起纳兰容若,想起龚自珍,想起王士祯等著名诗人。而乾隆年间的袁枚,同样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诗人。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随园老人。正所谓人杰地灵,作为浙江杭州的著名才子,袁枚可以说才华横溢,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袁枚还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嘉三大家,足见他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袁枚作为诗人,诗歌写得自然非常好。比如我们看一下他的《马嵬》: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历来被世人传诵,众多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而在千年后的袁枚这里,他没有像前代诗人那样感慨杨贵妃的悲剧,也没有谴责杨贵妃红颜祸水,而是换了一个角度看这个爱情悲剧。

袁枚这首诗认为:别只知道缅怀杨贵妃了,人世间悲欢离合太多了,又不是只有这一个悲剧。诸如杜甫《石壕吏》里面提到的分别,比之杨贵妃与唐明皇的爱情悲剧,其实更加悲惨。为什么大家都看不到普通百姓的悲哀呢?

所谓管中窥豹,通过一首《马嵬》,我们可以看出袁枚真的很有才,写诗写得很棒。同时,袁枚也擅长写对联,写对联也是顶呱呱。比如,袁枚给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70大寿而写的祝寿联:南宫六一先生座;北面三千弟子行。

对联通过数字,凸显了史贻直的尊崇地位和桃李满天下,因此得到了史贻直的称赞。

而在朋友蒋愚谷死后,袁枚写了一个挽联:生为谁忙,学业未成家已破;死亏君忍,高堂垂老子初啼。

这个挽联突出了蒋愚谷的穷困,体现了蒋愚谷事业无成,亲人无佑而撒手人寰的无奈。虽然袁枚没有明写他的同情,但是通过对蒋愚谷死后的凄惨情况的描写,那种同情之意不言而喻。从对联艺术上来说,非常高妙了。

当时还有个叫徐爽亭的医生,能够写诗,还替袁枚的女儿治好了病。徐爽亭死后,袁枚也写了挽联:过九秩以考终,从古名医,都登上寿;痛三号而未已,伤吾老友,更失诗人。

上联是说徐爽亭过了90岁而死,说明徐爽亭是真正的名医,能够活那么久。下联则是写袁枚的悲痛,认为徐爽亭是他的朋友,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这种写法,就让袁枚一个人的悲痛变成了文化界的悲痛,也体现了徐爽亭在袁枚心目中的地位。

而除了这些送给别人的寿联挽联,袁枚也有很多写自己的对联。他曾经担任江宁县令,在一个园林宴请过读书人。过了四十年,袁枚重游故地,应园林主人之约,写了一副对联:旧地怕重经,记当年、丝竹宴诸生,回头似梦;名园须得主,看此日、楼台逢哲匠,著手成春。

这个对联上联写袁枚的感受,抒发40年人生如梦的感慨。下联则表达了对园林主人的赞美,虽然是恭维之词,却把分寸感掌握得很巧妙,令人十分佩服。

在八十大寿的时候,袁枚也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桑榆晚景休嫌少;日落红霞尚满天。

大家都知道桑榆,指的是日落时,余光映于桑榆,所以被古人用来比喻晚年。这个对联语气乐观,表达了袁枚乐天知命的性格。

顺便提一下,下联还巧妙化用了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而这种化用不着痕迹,非常自然,看得出袁枚的才华。

而袁枚对于自己的评价,还有一副对联,最能体现他的自我评价: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读诗书又恋花。

袁枚上联说自己一辈子当不了大官,并不是没有福气,而是因为自己很懒,追求自在的生活。而下联则是说无法成佛的原因是因为袁枚对人间有诸多留恋,无法六根清净。

可见袁枚这个人,看自己还是很通透的,所以下笔才能那么自然,那么有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