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尖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为了方便各地联系,亦有所谓的官话。到了现代社会,普通话成了全国的通用话语,即使是未曾读书识字长辈们,也能随口说出几句来。

  在普通话普及的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天南地北的人不再如同古代一般老死不相往来,故而使得各地区仍残存的方言能够为人所熟知。

  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可以感受到,最受当代网友欢迎的两种方言当时四川话和东北话,而其他各地的方言则由于语言不通的缘故成为当地人交流的一种手段。

  不同于如今方言逐渐为普通话所侵占的现象,古代的方言要多得多,甚至同一词汇在不同地方还有着不同的含义。

  就好比电视剧中“打尖还是住店”这句话经常被我们听说,但“打尖”的具体含义我们又往往不得而知。

image.png

  京津方言:打尖

  在电视剧中,“打尖”这一词源于京津地区的方言,其大概意思通过电视剧我们也能推断出来。

  虽然每次电视剧中出现这句话,得到的答案都是“住店”,但也并不妨碍我们进行猜测。既要进客栈,又不住店,自然就是歇脚吃饭。

  因此,打尖的准确意思就是行路途中吃便饭,而打尖,也是“打发舌尖”的缩写。

  吃饭,除了饱肚之外,就是为了满足我们对“味”的需求。而品尝味道,自然也就要用到我们的舌头。行路途中,步履匆匆,就连吃饭都带着急促的意味,故而吃饭不叫作吃饭,要叫做“打发舌尖”,简单四个字既概括了一个动作,又表明了行人的态度。

  因此,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方言,但也包含着普通百姓的智慧在其中。

  “打尖”的出处

  “打尖”具体诞生于何时我们不得而知,但它在历史上出现最频繁的时期,便是清初之际。

  清代福格曾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

  即在旅人在行至中午的时候到饭店吃饭,就叫做打尖。因着吃饭的时候,还能有一段歇息的时间,,所以又能表示小憩的意思。

  发展到后面,打尖就经常与住店同时出现。而这时的打尖也就不再单纯地指中午吃饭,而是指吃饭或者暂住一晚,住店则表示要在饭店常住几天。

  如路上每逢打尖住宿,那店小二闻是上等过客,必杀鸡宰鸭。《镜花缘》第六十三回

  文学作品的记载,使得“打尖”这一方言不仅通过文字被传承下来,同时也传播得更为广泛。

  除此之外,与“打尖”具有相同意义的一个词为“打火”。福格认为“打尖”便是由“打火”误写而来。

image.png

  因为在古代社会之中,饭店并非常见之处,因此人们往往会在野外自己生活做饭,故而有“打火”一言表示休息进食。

  “打尖”的其他含义

  实际上,除了京津地区有“打尖”这一方言之外,其他地方也存在“打尖”的说法,只不过其含义发生了变化。

  四川方言

  在四川方言之中,“打尖”成为一个一个名词,指的是一种小吃,也就是后来的鸡蛋醪糟。每到了农忙时节,为了不误农时,人们便早早地前往田间劳作。

  到了上午十点左右,长时间的劳作不仅使得众人饥肠辘辘,也逐渐产生了疲惫感。这时,主人家会将饱腹感极强的“打尖”送到田间,以此补充他们所消耗的体力,同时也能让他们趁此机会稍作休息。

  广东方言

  在广东方言之中,“打尖”又成为了一种极具贬义色彩的词语,在这里指的是插队,因此“打尖”又叫做“尖队”。

  实际上,广东方言的“打尖”,并非一开始就是这个词语,而是叫作“打櫼”,与前者的读音相同。

  “櫼”的意思是“楔子”。而“楔子”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插在木器的榫子锋利的木片”。从本来字的含义来看,我们便能够更为轻松地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

  插队的人就如同楔子挤了进来,可谓是形象又生动。

  只不过由于“櫼”字并不常见,因此演变成了另一个被经常使用的词语“打尖”。

  除此之外,打尖在其他各处也有不同的含义。

image.png

  但总体来说,除却广东方言之外,“打尖”一词都与歇息相关。无论是四川田间歇息的吃食,还是京津地区旅行途中到店吃饭,又或者羌族中休息时所吃的玉米馍馍,都是人们在进行一项长时间而又艰苦的活动之时,用以休息和补充精力的方式与手段。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地人民交流日益密切,而类似于“打尖”这种在不同地区含义各不相同的词语,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尤其是它成为广东方言的时刻。

  因此,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会发现古时比较流行的方言,在如今社会都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规范的词汇与语言出现在我们面前。

  虽然“打尖”这个词在如今已不被使用,但其作为方言的考察的方式,会发现各地的“打尖”虽具体含义不同,但实际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便表明即使在交通不甚发达的古代,人们也从未停止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