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是谁编制的 营造法式作者

《营造法式》是宋崇宁二年(1103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诫,是李诫在两浙工匠喻皓《木经》的基础上编成的。是北宋官方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

  简介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致使国库无法应付浩大的开支。因而,建筑的各种设计标准、规范和有关材料、施工定额、指标急待制定,以明确房屋建筑的等级制度、建筑的艺术形式及严格的料例功限以杜防贪污盗窃被提到议事日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将作监第一次编成《营造法式》,由皇帝下诏颁行,此书史曰《元祐法式》。

  因该书缺乏用材制度,工料太宽,不能防止工程中的各种弊端,所以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又诏李诫重新编修。李诫以他个人10余年来修建工程之丰富经验为基础,参阅大量文献和旧有的规章制度,收集工匠讲述的各工种操作规程、技术要领及各种建筑物构件的形制、加工方法,终于编成流传至今的这本《营造法式》,于崇宁二年(1103年)刊行全国。

image.png

  《营造法式》中的建筑结构

  主要内容

  全书共计34卷分为5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前面还有“看样”和目录各1卷。

  看样主要是说明各种以前的固定数据和做法规定及做法来由,如屋顶曲线的做法。

  第1、2卷是《总释》和《总例》,对文中所出现的各种建筑物及构件的名称、条例、术语做一个规范的诠释。指出所用词汇在各个不同时期的确切叫法,以及在本书中所用名称,统一语汇。

  第3卷:壕寨制度、石作制度。

  第4、5卷:大木作制度:材、斗栱、昂、铺作、平坐、梁、阑额、柱、阳马、栋、柎、椽、檐、举折

  第6至第11卷小木作制度:板门,格子门,乌头门,软门,

  第12卷雕作制度、旋作制度、锯作制度、竹作制度

  第13卷:瓦作制度、泥作制度

  第14卷:彩画作制度

  第15卷:砖作、窑作制度等13个工种的制度,并说明如何按照建筑物的等级来选用材料,确定各种构件之间的比例、位置、相互关系。大木作和小木作共占8卷,其中大木作首先规定了材的用法。大木作的比例和尺寸,均以材作为基本模数。

  16-25卷规定各工种在各种制度下的构件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

  26-28卷规定各工种的用料的定额,和所应达到的质量。

  29-34卷规定各工种、做法的平面图、断面图、构件详图及各种雕饰与彩画图案。

  特点

  以材作为建筑度量衡的标准:

  “材”在高度上分15“分°”,而10分°规定为材的厚度。斗栱的两层栱之间的高度定为6“分°”,也称为“栔”,大木做的一切构件均以“材”、“栔”、“分°”来确定。这种做法早在唐初和佛光寺、南禅寺中运用,只是在文字中明确记录,这是第一次。到清乾隆十二年(1734)年清工部被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斗口制代替。

  灵活

  各种制度虽都有严格规定,但并没有限制建筑的群组布局和尺度控制。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在规定的条例下,可“随宜加减”。

  传统做法延续

  如侧脚、升起的规定,使得整个构架向内倾斜,增加构架的稳定性。

  装饰与结构的统一

  对结构构件的详细规定,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装饰手法的表现。将装饰做在结构中,不单独设置装饰构件。相比清朝时期的一些纯装饰构件,更具有结构和理性。

  严格施工管理

  全书34卷,用13卷来说明各种用料用途,如此确定劳动定额,及运输、加工等所耗时间,对于编造预算,施工组织都有严格规定。

  意义

  《营造法式》在北宋刊行的最现实的意义是严格的工料限定。该书是王安石执政期间制订的各种财政、经济的有关条例之一,以杜绝腐败的贪污现象。因此书中以大量篇幅叙述工限和料例。例如对计算劳动定额,首先按四季日的长短分中工(春、秋)、长工(夏)和短工(冬)。工值以中工为准,长短工各减和增10%,军工和雇工亦有不同定额。其次,对每一工种的构件,按照等级、大小和质量要求——如运输远近距离,水流的顺流或逆流,加工的木材的软硬等,都规定了工值的计算方法。料例部分对于各种材料的消耗都有详尽而具体的定额。这些规定为编造预算和施工组织订出严格的标准,既便于生产,也便于检查,有效地杜绝了土木工程中贪污盗窃之现象。

  《营造法式》的现代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北宋统治者的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所使用的方法,使我们能在实物遗存较少的情况下,对当时的建筑有非常详细的了解,填补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书中的记述,我们还知道现存建筑所不曾保留的、今已不使用的一些建筑设备和装饰,如檐下铺竹网防鸟雀,室内地面铺编织的花纹竹席,椽头用雕刻纹样的圆盘,梁栿用雕刻花纹的木板包裹等。

  《营造法式》的崇宁二年刊行本已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传世。南宋后期平江府曾重刊,但仅留残本且经元代修补,常用的版本有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的丁氏抄本《营造法式》,完整无缺,据以缩小影印,是为石印小本,次年由商务印书馆按原大本影印,是为石印大本。

  1925年陶湘以丁本与《四库全书》文渊、文溯、文津各本校勘后,按宋残叶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为陶本。后由商务印书馆据陶本缩小影印成《万有文库》本,1954年重印为普及本。

image.png

  营造法式

  版本

  宋代

  崇宁二年钦定李诫重修《营造法式》,崇宁四年刊行于开封府。后世称为崇宁刊本。

  绍兴十五年秦桧妻弟平江府(今苏州)提举王唤,重刊《营造法式》。后世的各种抄本版本,全部来源于绍兴本。营造法式之得以传世,王唤功不可没。平江军府本后世称为绍兴刊本。

  南宋绍定间平江府本第二次重刊本,称为绍定本。

  绍兴原本现只存残页,绍定本现残存三卷半。

  明代

  绍兴本明代有多种抄本:

  《永乐大典》抄本。

  天一阁抄本。

  唐顺之《稗篇》抄本。

  陶宗仪《说郛》抄本

  钱谦益绛云楼抄本

  清代

  《四库全书》本-基本源自明代天一阁抄本,其中缺三十一卷,从《永乐大典》补齐,收入《四库全书》,分抄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

  明代钱谦益绛云楼抄本,经传抄为密韵楼蒋氏抄本。

  述古堂钱曾,获得明代钱谦益绛云楼抄本,改称述古堂抄本,此后辗转传抄为张金吾影抄本、张蓉镜影抄本,丁丙八千楼本。1907年,江南图书馆收购八千楼藏书,丁丙八千楼抄本也在其中。今归上海图书馆收藏。

  归安陆心源十万卷楼抄本

  咸丰年南海伍崇曜粤雅堂抄本

  近代

  1919年朱启钤从江南图书馆发现丁丙八千楼抄本。1920年商务印书馆发行丁丙八千楼抄本的影印本。

  著名藏书家陶湘根据《四库全书》文渊阁、文津阁、文溯阁抄本、密韵楼蒋氏抄本、丁丙八千楼本相互校勘,仿照绍定本《营造法式》的排版和字体,于1925年刻板刊行,世称为仿宋陶湘本。陶湘本《营造法式》以镂版、图板精美闻名于世。宋本《营造法式》的彩画、图样,原是线条画,用文字标以红、白、大青、二青等色,陶湘本将这些黑白线条画,按营造法式中标明的色彩,5-11版套印,使图样更为生动。有些图样是按绍兴古本重绘,而且是先放大镂版,再缩印宣纸上,因而纹路清晰。图样占陶湘本八册中四册。

  商务印书馆曾多次重版陶湘本,并缩印收入《万有文库》JW10043《营造法式》李诫编台湾商务印书馆1956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李敖主编《中国名著精华全集》26.6《营造法式》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3

  中国书局在1989,1995线装书形式影印陶湘本。

  营造法式、李诫撰,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中国书局在2006年出版影印平装陶湘本上下册。

  中国书局在2006年出版精装陶湘本1-8册。

  《营造法式》图样,上下卷,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ISBN,978-7-112-09176-8

  《营造法式》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李诫撰邹其昌点校,人民出版社2006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梁思成全集》第七卷《营造法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