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 古代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

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清朝的“辛酉政变”,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她们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女中豪杰,而且也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不仅是少见的政治家,而且也是罕见的政变家。

在权欲的驱使下,她们成了向封建礼制挑战的急先锋。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她们可以说是叛逆的女性。


一、西汉吕太后(前241─前180)

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

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吕后掌政,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权。前188年,惠帝崩,吕后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遂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

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吕后遂临朝称制,先后掌权达16年,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


二、东汉窦太后

汉章帝的皇后。88年,章帝死。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

永元四年(92),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三、东汉邓太后(81—121年)

东汉和帝刘肇皇后。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

 

她明辨是非、亲断冤狱、释放宫女,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教化,在东汉外戚和宦宫交替专政时期,她的执政还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社会也比较安定。121年死,临朝执政16年。


四、北魏冯太后

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继位,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

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

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冯太后统控江山长达25年,堪称女强人。


五、北魏胡太后

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刘腾的保护、支持而听政。

正光元年(520)被元叉、刘腾幽囚,孝昌元年(525)杀元叉,再度临朝摄政。胡太后都实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资用人,吏治益趋腐败。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其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民不聊生。

胡太后还宠信奸人郑俨、徐纥等,政事益加腐败紊乱。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于己不利,武泰元年(528),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自居摄政。

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


六、唐朝武则天(624—705)

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

 

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弘道元年(683),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

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690年,67岁的武则天亲临帝位,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七、北宋高太后(1032—1093年)

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

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八、辽代萧太后(953--1009)

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

她虚心诚恳,用人不疑,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她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摄政27年。


九、清代慈禧太后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垂帘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一、文化使然

在古代,女子一般不抛头露面,女人少在大庭广众下露脸,毕竟出现在朝廷上已有妇人干政的事实了,顾忌着点不露脸也罢,所以用一个帘子隔着。

二、刻意营造

妇人垂帘听政,从表面还给人一种现象:不是我在做皇帝,你们面对的还是主政的皇帝,我并没有篡权。

三、增加威严

坐在帘后,大臣们看不见帘后的实际听政者的喜怒哀乐,增加了威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