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将白起 解析秦朝名将白起为何晚年不得善终

    白起,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为秦朝立下汗马功劳到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秦王赐死,白起为何晚年会不得善终呢?一起来看看吧。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十二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担任秦国二十级军功爵制的第十级左庶长,领兵攻打韩国新城(今河南伊川县西)。取得五个城池,斩杀韩军五万人。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攻韩,夺取上党,然后攻赵。
    史载,赵国大将廉颇在长平布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空仓岭防线,第二道是丹河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百里石长城。三道防线东西数十里,星罗棋布,互相连接。秦军与赵军的第一次遭遇战,发生在第一道防线以西的山谷。混战中,秦军斩杀赵国前锋,突破空仓岭,攻占赵军前线重镇光狼城。
    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不利,损失很大。廉颇重新分析敌我态势,在看到地形因素不利于赵军,而秦国补给线远比赵军漫长,后勤保障比赵国困难,决心放弃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阵地,全军收缩至丹河以东第二道防线,构筑壁垒,决心以逸待劳,以图挫动秦军锐气,坚守待变。
    从坚守的战术目的来看,廉颇是成功的,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丹河防线,秦赵两军形成对峙局面,战争持续了三年,秦军损兵折将。
    长平之战后,秦国军队分成两路:王龁进攻皮牢,取得大捷;司马梗率军占领太原。韩、赵两国感到恐慌,派使臣苏代带重金去见秦国宰相应侯。使臣问:“武安君白起擒住赵括了吗?”应侯回答:“是的。”使臣又问:“秦军将要围攻邯郸吗?”应侯回答:“是的。”使臣说:“武安君白起为秦国连续打胜仗,夺取城池七十余座,功劳无人能比。将来白起的位置肯定会高过您。您愿意做他的手下吗?秦军曾经攻打韩国,占领上党,但上党的居民都不愿归附秦国,反而归附赵国。可见天下的人都不乐意成为秦国的臣民。如果现在秦国灭亡赵国,向北攻打燕国,向东攻打齐国,向南攻打韩、魏两国,秦国又能得到多少民众呢?不如让这些国家割地议和,不要再让他们成就武安君的功业了。”应侯觉得有道理,便对秦王说:“秦国军队现在已经疲劳,不如先答应韩、赵两国割地议和,暂且让士兵休息一下。”秦王听从了应侯的建议。不久,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城给秦国。白起知道这件事后,开始和应侯之间有了嫌隙。
    后来,秦王命五大夫王陵发兵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当时武安君白起正在生病,就没有前去。王陵攻不下邯郸,秦王派兵增援,但还是攻不下。白起病好以后,秦王想让他代替王陵。白起说:“邯郸本来就不好攻打,而且诸侯的增援人马一天天到来。诸侯怨恨秦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秦国军队虽然在长平大胜,但自己也消耗了一多半兵力。现在国内空虚,如果长途跋涉去争夺他国的国都,到时候赵国在内抵抗,诸侯在外支援,秦军必败。现在进攻邯郸是不行的。”秦王认为白起不听从命令,就派应侯去敦促白起。白起始终不愿意带兵,一直称病辞谢。秦王只好让王龁代替王陵,王龁包围邯郸八九个月,也不能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