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发生在哪一年 刘备三顾茅庐讲述了什么

  中华文化是值得每个中国人都尊敬的珍宝,在这些珍宝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典故,他们被人们所流传,关于的它们真实性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刻意去追究他们,但是它们往往能够传递给人们足够的正能量,就像是罗贯中的作品中的一个典故,三顾茅庐,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是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

三顾茅庐发生在哪一年 刘备三顾茅庐讲述了什么

  刘备字玄德,生于三国乱世,是蜀汉的第一个皇帝。刘备小时候拜师在卢植门下但后来由于黄巾起义,早些时候生活过得颠沛流离,甚至食不果腹,最后和孙权联手一同打败了曹操,刘备为人风雅,不爱说话,但却爱惜人才,有传闻说曾经因为他的待人宽厚,仁爱而感动了一位来刺杀他的刺客。

  也正因为他的爱惜人才的特点,才有了建安十二年他三顾孔明的住所邀他出山的典故了,这一年刘备四十六岁,而诸葛亮二十七岁,一个年近五十的君王去向一个在田间耕种的农人请教国家大事,如此能放低身段,如此为国家大事着想,想来也一定是个得到百姓爱戴的君王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成功地将诸葛亮请出了山,辅佐他谋得天下。这个典故虽然到现在为止依然被众人质疑着他的真假,但它却依然在经久不衰的流传着,或许就是因为刘备这种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直支撑着我们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吧。

  三顾茅庐时间

  诸葛亮在他27岁时即建安十二年那一年。

  刘备来到诸葛亮家中,想要邀请他出山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大事,地点就在诸葛亮当时耕种南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刘备当时46岁,不惜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抛下国家大事,三次到孔明家中商讨国家大事,这一年里曹操写出了“龟虽寿”,这一年周瑜与小乔成亲将满十年,这一年是汉献帝统治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一年时,东汉的国家大权依然被曹操所掌握着,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作家也大多是出自曹家的,建安是东汉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三国鼎立时候的著名战争都出自此时。

三顾茅庐发生在哪一年 刘备三顾茅庐讲述了什么

  在这个暴乱横生的时期,百姓生活艰辛,文人的作品多是描写刻画战争的诗词。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发生了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尽管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但这件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这样一个天下三分的时代里,一位四十六岁的国家掌权者放下自己的身段,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天下安居乐业,不惜外人眼中的年龄隔阂,去像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二十七岁的农耕之人请教国家大事,暂且不说他的为人品行如何,就从这一事件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刘备是一个要成大事之人,一个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人,不论怎么说都是值得被人们尊敬的。建安十二年,天下大乱百姓名不聊生,三顾茅庐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了。

  三顾茅庐的道理

  诸葛亮,这位刘备身边的能人,为了国家的强大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他的故事经常为人所传颂。然而诸葛亮之所以愿意竭尽全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与刘备“三顾茅庐”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顾茅庐,三顾的意思是指三次前往拜访,茅庐则意思是指诸葛亮当时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说刘备三次前往诸葛亮所居住的地方拜访诸葛亮,也正是因为这三次的诚心拜访,使得诸葛亮感受到了刘备诚心邀请人才,有耐心,能坚持的性格,若天下真为其所得,他会是一位爱护百姓的君王,是自己可以选择相助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