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利弊: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在我国,每一个朝代的建立相应的都会有一套这个朝代额统治机构,但是科举制度不一样,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一直到清朝灭亡,科举制度在我朝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年,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而一套制度的起源到结局自有它的利弊,那么科举制度的利弊是什么呢?如何看待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利弊: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关于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小编自我总结了下,其各有三点下面是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科举制度的利

  其一,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

  其二,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其三,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一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度的弊:

  其一,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其二,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三,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从科举看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看待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科举与现代高考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探索科举与学校教育教学关系的历史发展规律入手,看现代高考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高考改革提供历史借鉴,使高考改革有利于中学的育才,大学的选才育才。

  选官用人乃国家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与选官制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自古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

科举制的利弊:如何看待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

  总之要用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识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变革和发展。

  经验教训:

  其一,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其二,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

  其三,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

  其四,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

  其五,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

  联系现实:我国当前推行的考试改革体现了组织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国家职能。我国的考试改革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注意对比,古代的考试制度和现在的考试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还要认识“十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选拔与任用、考核评价、流动配置、激励监督的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国古代选管用人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对我国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