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价值取向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的价值取向

对于20世纪的西方哲学,虽然还没有经历过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谁是最后的大师,现在下结论可能为时尚早,但有一个人的名字一定会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就是海德格尔。在他的生平中,关于他的见解,特别是其“向死而生”的智慧,对于生活在21世纪的人产生了启发力量。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

首先,对于“向死而生”的智慧所启发的力量,是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以来都走偏了,都忽略了“存在本身”与“存在之物”之间的差异。并且指出探讨“存在本身”,在结果上来看,这只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根本不足以显示它的真相。

并且他还指出,如果将死亡拉近我们的眼前,情况有可能大不相同。谁在面对死亡时,不会变得严肃些,认真思索应该如何抉择呢?而“向死而生”的意义即是:由于面对死亡而珍惜自己的生命,进而活出自己的价值,这时的人才是“本真的”存在者。并且在本真的人身上,“存在本身”将会彰显出来。譬如小孩子说真话,才能够让真理得以彰显。

除此之外,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对“向死而生”的见解,对生活在21世纪的人产生特别的启发力量。就例如,每当他谈到“人”的时候,就把人描述为是被抛入世界、是一个能力有限、并且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以及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并且对于这个受造之物而言,他对世界要照料,对问题要照顾,而自己本身又是时常有烦恼。所以说当一个人处于众人中,孤独的一人生活,甚至失去自我,等待良心的召唤的时候,也是由此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的生平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是一位德国的著名哲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出生在德国西南巴登邦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的天主教家庭,最后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下面就让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关于海德格尔的生平简介。

海德格尔简介

海德格尔简介

首先,他出生于1889年9月26日,最后逝世于1976年5月26日。毕业于弗莱堡大学,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成为了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关于他的代表作品就有《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等。

关于他的父亲,是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而他的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后来他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于1903年-1906 年这段期间来到了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准备为将来的牧师这一职业作准备。后来在1906年-1909 年,他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都会读一本希腊原著,并在还在空余时间里,还学习了拉丁文。

在1907年,他对著作《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一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并且还成为了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在1913年,他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1915 年的夏天,他就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成功获得了讲师资格。最后在1959 年退休并且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是什么

海德格尔,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通过对技术的追问阐发了现代人“无家可归”的病因,并且还分析了技术时代人类面临的种种危机。同时。海德格尔又通过他独特的语言观和艺术观提出了拯救的可能性。所以说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对语言、艺术的沉思,都既具有其合理意义。

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