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汉中之战魏为什么会败

魏蜀汉中之战魏为什么会败

在整个三国时代的历史上,魏国和蜀国有过数次的交锋,魏国的战胜次数是远远大于蜀国的,但也偶有例外,汉中之战便是一起鲜明典型的案例。魏蜀汉中之战魏为什么会败?蜀国为什么会胜利?在史记中也曾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回归历史,重回到汉中之战的实战情形,看看魏蜀汉中之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下魏国失败的具体原因。

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

魏国在汉中之战中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三方面因素,具体如下:

其一、魏国最高领导人曹操的战略决策。曹操在历经艰辛得到汉中之后,并没有十分珍视这块区域,在守城将领上选择的失误导致了此战役失败,当时曹操选择的是大将夏侯渊为主帅,诚然夏侯渊在武力值上的确有他的可取之处,另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夏侯渊和曹操相识很早,并为曹操顶过罪,救过曹操的性命,曹操多疑的性格选择夏侯渊是必然的,但夏侯渊的军事作战能力的确捉襟见肘。

其二、战争态度的对比。魏国在汉中之战中并未尽全力,只是采用的观望态度,而蜀国在此战中可谓是拼尽全力,务必取得汉中为每个人的目标。这两种心态的对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此战役的胜败。

其三、对战人才方面的差异。魏国当时其实大将之才也算是十分之多,但是在汉中这块的人才却不是最为合适的,也不是最为优秀的。而刘备手下的谋臣有诸葛亮、斗士方面五虎将中除却关羽外,可谓是倾巢出动。

汉中之战谁接应黄忠

汉中之战是一场历时较久的战役,整个战争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曹军和蜀军的防守保卫战,第二个阶段是曹军和蜀军两军僵持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曹军彻底溃败,蜀军占领汉中阶段。在整个汉中之战中,黄忠出现的时候可以说是第二阶段的尾声,众所周知,汉中之战中黄忠是立下了盖世之功劳的,他斩杀了曹军驻守汉中的大将夏侯渊,彻底撕裂了曹军的防线。那么在汉中之战谁来接应黄忠的呢?在整场战役之中,黄忠既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那为何要派人来接应黄忠?

汉中之战黄忠(右)

汉中之战黄忠(右)

首先来看看接应黄忠的原因,前面已说到黄忠斩杀了夏侯渊,这件事情震惊了曹操,他决定亲自过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他出行之前,三军中的后勤部队开始押运粮草,这时候蜀国得知曹操要亲政,于是便派出了飞龙将军赵云前来帮衬黄忠。黄忠和赵云商量着,趁曹操没有到来之前,先行把曹军的粮草给抢占过来。这个任务的执行者便是黄忠,接应者显然就是赵云。

黄忠的任务执行的并不顺利,距离赵云和黄忠约定的时间已过去一段时间,赵云担心黄忠出事,于是带着一小队人马赶去接应黄忠,在赵云的浴血杀敌、极为奋战下,黄忠终于被赵云给救出,除了有效地营救了同伴之外,赵云还使计炸了一把曹军,致使曹军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