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北战役烈士陵墓位于何处

荔北战役烈士陵墓

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坐落于大荔县县城东北方12公里以外的乡西大壕村。陵园于1953年由当地村民修建,后来在2005、2006、2007年由政府出资对陵园进行扩建和整修,将原来葬于尧头、坡底等处的烈士遗骸和中越反击战中的烈士遗骸一起葬在陵园。

荔北战役纪念碑

荔北战役纪念碑

整个陵园占地12亩,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安息了716名战役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年纪,不同的样子,却有着一个共同坚定的信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战。

在陵园的正中,有一座用白色花岗岩铸成的纪念碑,碑上庄严有力地镌刻着“荔北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2个鎏金大字,庄严肃穆,让人有一种神圣的责任感。

纪念碑高14.8米,碑的正面是荔北战役的简介,背面是烈士的英名。碑的东西两侧刻有浮雕,表现了那些先辈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的场景和欢庆胜利的画面。

陵园里种满了翠绿的松柏,远远望去,像一张绿色的天网,将整个陵园都覆盖。每一株树木,就像一个个卫兵,守护着这些曾经为新中国浴血奋战而献出生命的英烈们。

每年的清明时分,大荔县的民众,都会自发地来到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向那些英烈们敬献花圈。目前,荔北战役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大荔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些英烈们,用生命捍卫权利,用精神引导着新一代的人向前进。

荔北战役简介

荔北战役,是西北野战军在陕西大荔县以北对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一次主动进攻的战役。那么荔北战役的简介如何呢?

荔北战役浮雕

荔北战役浮雕

1948年,在澄郃战役结束以后,国民党胡宗南部为了阻止西北野战军趁胜南下出潼关或者出西府,调集了近9万人,集结在大荔县北部及周围县区,准备抵挡人民解放军的进攻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秋季攻势作战的部署,同时为了配合中原解放军解放郑州以及华北军区解放太原,牵制胡宗南部,遂以6个纵队6万余人对荔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发起荔北战役。

1948年10月5日,西北野战军出发到达指定攻击地点。次日便开始对国民党第17军开始进攻,荔北战役正式爆发。经过激烈激战,各纵队斩获颇丰。胡宗南不甘失败,又从耀县、兴平地区调集了第1军和第65军等部队,连同原有在大荔地区的部队,总兵力达到13个师9万多人,兵力上超过了西北解放军的战役兵力。气势汹汹地向西北野战军进行反扑。敌人越疯狂,西北野战军的战斗力也就越强,在一次次反击过程中,难以抵挡的国民党军败下阵来,开始撤退。西北解放军趁胜追击,后来鉴于战场形势发展不利于我军,西北野战军于12日晚停止战斗,荔北战役结束。

在这次战役中,西北野战军歼灭了2.5万人,严重削弱了胡宗南部的有生力量,大大支援其他战区战役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荔北战役的简介。

荔北战役的过程

荔北战役,严重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实力,配合了友邻战区部队作战。那么荔北战役的过程是什么呢?

记载荔北战役的报纸图

记载荔北战役的报纸

根据西北野战军“突击分割,各个围歼”战略指导思想。1948年10月5日,西北野战军向澄城、合阳以南集结待命。次日拂晓,准时向敌军发起攻击。第1纵队的714团为前卫团,以突袭的速度一举攻占了国民党的中枢张家城,切断了韦庄、酥酪敌之联系,同时有截住了逃跑的敌48师的师部并且全歼守敌。在第1纵队取得战果的同时,第2、3、4、6四个纵队都朝着目标发起攻击,先后占领了韦庄、双泉等五个战略据点,并追歼了第17军残部。到了10月7日,围歼永丰之敌后,第1、2、3、6等纵队于15时攻占了义井、东、西汉村等据点,歼灭敌28军的529团和55师一部分,直逼大荔城郊。解放军兵力城下,敌第5兵团司令部匆忙逃亡洛河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