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保卫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衡阳保卫战的影响

衡阳保卫战的影响极其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东条英机旧照

东条英机旧照

此战对日军而言,是他们侵略中国以来打得最艰难的一战。日军先后三次进攻,损失六万多人才拿下衡阳。对日军而言衡阳保卫战的影响在于此战打乱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部署,延缓了日军进攻的步伐,分解了日本内阁的几股力量,加剧了他们的危机,导致当时东条英机内阁的瓦解,客观上加快了日本向战略天平失败那一方倾斜。

对我国而言,此战沉重地打压了日军侵华以来连连胜利的嚣张气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军民的信心,大大鼓舞了全国人民共同反抗侵略者的决心。虽然此战是以中国军队失败而告终,但是衡阳保卫战的影响却是明显的,这一战耗时47天,最后衡阳沦陷,却唤醒了千万中国人的雄心,也让敌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全国军民做了榜样。

衡阳保卫战震惊了世界,使所有国家感受到中国对抗侵略者的英勇、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改善了其他国家的人对中国的看法,中国人民赢得了全世界的关注和尊重,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以至于苏联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这为后来中国走向国际舞台奠定了基础。衡阳保卫战的影响不只体现在当时,它还让后人深刻地体会到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让世人学会了珍惜。

衡阳保卫战背景

抗日战争史中提到,衡阳保卫战爆发在1944年,随后一年日军投降,抗战胜利。衡阳保卫战争背景是什么呢?日军为什么要攻打衡阳呢?

方先觉旧照

方先觉旧照

1944年,随着盟军在世界各个战场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攻,日本军队的参谋总部开始担心日本到东南亚的海上交通线会因此被切断,那么马来西亚到朝鲜所途经的中国陆上交通路线便成了东亚大作战的最后生命线。该生命线在中国的广西、湖南以及河南几个省是由中国军队所控制的。由此日本军队总部给派遣兵下了作战命令,开始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部署,这便是衡阳保卫战背景。

此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便是豫湘桂大会战,然后作战场地转移到了衡阳。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将近38万大军来迎战大约28万的日本大军,此次大战称为长衡会战。最后到了衡阳战场,中国派了总共8个团的兵力,第10军作为守军,总兵力约1.7万大军,然而1.7万大军将要迎战的是日本军队约9万人。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一小队日军闯入衡阳,国民党派兵围剿,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命令方先觉带领第十军镇守衡阳城十天到十五天。在这样的背景下,方先觉作为军长带领第十军全体将士与百姓团结在一起,顽强抵抗日军47天之久,士兵们用血肉之躯抗敌报国,此战虽败犹荣。

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

战史资料对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的记载少之又少,倒是口传信息较多。有的人说他们战死了;有的人说他们坚持了47天,最后投降;又有人说他们叛国,那么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究竟如何呢?

方先觉旧照

方先觉旧照

在一九四四年的6月27日,日军闯入衡阳,国民党派兵围剿,军事委员会命令方先觉带领第十军镇守衡阳城十天到十五天。第十军在没有援军解围的情况下,顽强地对抗日军,可惜最后衡阳沦陷。这次战争震惊了全世界。虽然这次战争狠狠的打击了日本的气焰,但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却很悲惨。第十军并没有得到任何的增援,军力物力皆所剩无几,因此在军长方先觉与日军谈判后,第十军总共一万三千多士兵放下了手中的武器,其中包括九千左右的伤员。衡阳沦陷时军事委员会给第十军派来的援军62军和79军正在赶往衡阳的路上,可惜时机已过。如果援军提前一天到来,衡阳保卫战第十军结局将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