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实录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淮海战役实录

《淮海战役实录》是关于淮海战役的一本军事战略类书籍,于2007年7月1日由白山出版社出版,平装版共358页,定价36元。

《淮海战役实录》

《淮海战役实录》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姚有志和李庆山,都长期从事军事战略方面的理论研究,都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出版了许多著作。两人都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战略研究部,前者是部长,后者是研究员,此外前者已经是少将军衔,后者也有大校军衔。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名为“大势”,包括战前国民党的作战计划、中共中央的会议、战役双方的战斗序列等内容。第二章名为“战略运筹”,讲的是淮海战役计划的提出和完善,以及国民党的军事部署。之后三章则是对战役的经过进行阶段性的详细描述,先是歼灭黄伯韬兵团,其次灭黄维兵团,最后围歼杜聿明集团。第六章名为“支援前线”,涉及支前的机构、电报、计划、动员等方面。最后一章名为“结局”,是战后的情况,包括蒋介石听到消息后的反应、胜利的盘点、伤亡和损耗、纪念等。

书中,作者对淮海战役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说是描述得非常详细,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史料,包括电报、文字、统计数据等。此外,作者还在书中常常以孙子兵法等古代的传统军事思想来解读这场战役,比如他说毛泽东是导演了一场现代版的空城计。

淮海战役支前民工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单单是共产党军队的胜利,更是广大支前民工的胜利。因为,当时支援前线的民工数量巨大,据统计高达543万人,远远超过了参战的军队的兵力数量。

支前民工照片

支前民工照片

这五百多万的民兵几乎都来自淮海战役战场周围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个省份。其中,随军的常备民工有22万,二线的民工有130万,其他近400万都是后方临时调动的。

他们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粮食和弹药装备。据说为了打这场战役总共筹集了9.6亿斤的粮食,最后运送到前线的也有4.3亿斤,而这些都是民工们靠小车推靠担子挑靠肩膀扛送过去。据说当时的民工队伍里,大小车辆有88万辆,挑子30万副。此外,他们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护送伤员。为此,准备的担架就有20万副,他们最后转运了9.8万伤员,这些士兵的生命都是他们拯救的。

据说,战役初期,中共方面初步预算的兵力与民工的比例是1:3,可是到了第三阶段已经高达了1:9,也就是说战场上的每一个士兵身后,都有九个民工在支援他。由此可见百姓们支前的积极性之高。

关于这些支前的民工,到现在还流传着一个小竹棍的故事。那是山东农民唐和恩支援时带在身边的棍子,他从家乡山东出发,之后的五个多月里他去了许多地方,包括江苏、山东、安徽三个省八十八个城乡,而他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在竹棍上刻下这里名字。

淮海战役碾庄

碾庄战役作为淮海战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对于我军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碾庄战役发生在华东地区,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主战场,全数歼灭了国民党军的黄百韬兵团,战争极为激烈,华东野战军也死伤无数、损失重大。

碾庄战役

碾庄战役

碾庄镇位于徐州边上,东部与连云港相连接,在淮海战役正式开始之前,解放军一直假装着攻打徐州,以此来掩饰真正目的,使国民党军心紧张。此后粟裕精心部署,割离黄百韬军团与徐州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