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丙申年六月初九) 南海仲裁案裁决

2016年7月12日 (农历六月初九),南海仲裁案裁决。

菲律宾妄推动国际法庭受理南海仲裁

    2016年7月12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由菲律宾阿基诺三世政府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最终裁决定于今天出炉。这是阿基诺三世治下的菲律宾担当主演、美国幕后操纵的一出反华闹剧。

    对于仲裁结果,中国立场一直鲜明而坚定: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少外国专家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积极发表观点,支持中国立场。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表态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充分证明了公道自在人心。

    布鲁塞尔知名智库欧洲亚洲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戴维·富凯很早便开始研究南海问题。他表示,南海问题本质上是领土主权争端,强制国际仲裁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南海仲裁庭没有管辖权,其自行扩权、越权审理并作出裁决,是违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是非法的、无效的。

    巴西著名专栏作家、中国问题顾问卡洛斯·塔瓦雷斯说,任何认真研读过中国文明史的学者都不会质疑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很早就被中国人发现和命名。他认为,如今菲律宾提起南海仲裁案有美国的干预,可以说是菲律宾与美国合作之下共同制定的产物。美国以所谓“航行自由”为借口,以种种手段炫耀武力,实质上推动了南海军事化。

    印度国防研究与分析所研究员萨洙韦研究发现,历史上,美国有过多次拒不执行国际法院裁定的记录,如20世纪80年代“尼加拉瓜军事和准军事活动案”的判决。在南海争端中,美国却要求中国遵守仲裁,这明显是双重标准,因此,出于政治目的的仲裁结果不过是废纸一张,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仲裁有正当合理的理由。

外媒刊载的海牙南海仲裁庭现场庭审图

南海军演区域图

联合国有关机构声明说明南海仲裁无效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016年7月1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联合国有关机构发表的声明,这再次说明,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所谓裁决是完全无效和没有拘束力的。

    有记者问,昨天联合国官方微博声明,常设仲裁法院与联合国没有任何关系,国际法院同时发表声明指出,国际法院作为完全不同的另一机构,自始至终未曾参与所谓的南海仲裁案。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也表示对南海仲裁案法律和实体问题不持立场。中方是否认为联合国机构的这些公开权威表态对中方是有利的?

    陆慷说,我们注意到联合国有关机构发表的上述声明。这再次说明,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根本不是“国际法庭”,它的组成和运作根本不具合法性和代表性,它作出的所谓裁决也根本不具权威性和公信力,是完全无效和没有拘束力的。看来这也说明了为什么这个非法的仲裁结果出来后,只有三四个国家一厢情愿地宣称这个结果“有法律约束力”。

    陆慷说,这两天《华尔街日报》、法新社等一些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也曾把这个菲律宾前政府单方面请求成立的仲裁庭称作“联合国仲裁庭”,“我希望这只是因为有关媒体没搞清情况疏忽了”。

    他表示,现在联合国有关机构已公开声明这个仲裁与联合国无关了,希望媒体也好,个别国家的有关人士也好,以后不会再疏忽了。

仲裁庭是何方神圣?

    “这个仲裁庭不是国际法庭,与位于海牙联合国系统的国际法院毫无关系,也不是位于汉堡的国际海洋法法庭的一部分。与位于海牙的常设仲裁法院(PCA)也不是一个系统,常设仲裁法院只为仲裁庭提供了秘书服务,仅此而已。这个仲裁庭在庭审的时候使用了常设仲裁法院的大厅,仅此而已。”刘振民说。

公正性何在?

    仲裁庭的组成有违公正原则,是政治操作的结果。仲裁庭的5名仲裁员,除菲方指定的来自德国的沃尔夫鲁姆教授外,其他4名仲裁员是由时任国际海洋法法庭庭长日本籍法官柳井俊二指定的。柳井俊二不仅是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还是日本安倍政府安保法制恳谈会会长,在协助安倍解除集体自卫权、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各种消息证明,这个仲裁庭的组成完全是他操纵的。

    刘振民质问:“仲裁庭五位仲裁员,四位来自欧洲,另外一位来自加纳的仲裁员也长期居住欧洲。“这样一个仲裁庭了解亚洲吗?了解亚洲文化吗?了解南海问题吗?了解亚洲复杂的地缘政治吗?了解南海的历史吗?凭什么相信他们能做出公正的判决?

    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有的仲裁员在仲裁中完全背弃了他们原来的学术观点。仲裁庭选择的证人也背弃了之前著作中关于南海地位的观点,而仲裁庭不做任何调查、不做任何辨别,就采信他的建议。

    刘振民还透露,裁决南海问题的仲裁庭,实际上是个“收钱办事儿”的“商业机构”。“这个仲裁庭是挣钱的,谁支配他们?谁支付他们?是菲律宾及其他国家。”刘振民说,国际法院法官、海洋法法庭法官们的酬金、薪水是由联合国支付的,目的是保证他们的独立性、公正性。而此仲裁庭五名仲裁员,挣的是菲律宾的钱,可能还有别人给他们的钱,他们是有偿服务的。

 

 

如何解决南海问题?

    巴西中国研究所所长罗尼·林斯非常赞赏中国政府提出并始终坚持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观点。他说,中国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通过规则和机制管控争议,通过开发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及南海和平稳定。作为邻邦,菲律宾应该通过和中国进行对话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任何第三方牵涉其中,只会制造新的麻烦和事端。因为第三方的目的并不是解决冲突,而只是为了获取利益。

知道这6问,看懂仲裁案

    1 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由何而来?

    2013年1月22日,菲律宾就中菲有关南海“海洋管辖权”争端提起强制仲裁,并声称其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

    2014年12月7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菲律宾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辖权问题的立场文件,全面系统阐述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以及仲裁庭对本案明显没有管辖权的立场和理据,未来裁决结果作出后,也将不承认、不执行。

    2 菲律宾提起仲裁理亏在何处?

    第一,它违反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精神。2002年,中国和东盟十国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条明确指出,“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而菲律宾违反其在《宣言》中所作承诺。第二,它违反了长期以来中国和菲律宾政府之间达成的谅解。这个谅解就是双方要通过友好协商来处理南海分歧。第三,它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相关原则,即进行仲裁的前提,是必须穷尽所有的政治和外交手段,而实际上中菲之间在南海问题上曾保持着沟通。菲律宾事先没跟中国有任何沟通,就一纸诉状递到仲裁庭,这是别有用心。

    3 中国不承认是否违反国际法?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恰恰是依法行事。南海问题包含两个层面的争议:一是主权和领土争端,二是海洋权利争端,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只对后者有裁决权。中国已于2006年根据《公约》作出排除性声明,将涉及海洋划界等方面的争议排除在《公约》规定的第三方争端解决程序之外。换句话说,国际仲裁庭对南海争议无管辖权。所谓中国违反国际法的说法,不攻自破。3月8日,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中国政府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

    4 不利裁决是否影响领土主权?

    南海仲裁案显然会给地区安全稳定带来负面影响。但无论仲裁庭作出什么裁决,都不会改变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主权的历史和事实,不会动摇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也不会影响中国通过直接谈判解决有关争议,以及与本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政策和立场。这是一场综合实力和意志的较量,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事没有妥协空间。

    5 仲裁案隐藏了美国何种意图?

    从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美国就如影随形。美卖力扮演“庭外仲裁员”,实为别有用心。首先,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美国在南海“拉帮结派”,为菲出谋划策、指点支招,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次,把此次仲裁的效果做大,使其产生示范效应。其三,强化地区同盟关系。美意欲进一步拉近与地区盟友的关系,将更多先进舰机部署到亚太地区,全面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服务其利益和“地区主导权”,为围堵中国、牵制中国发展披上正义的外衣。

    6 日本想在南海扮演什么角色?

    除了美国,日本也不愿做南海问题的“看客”。日本官员在多个场合明确支持菲方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争端。日本还刻意与菲越等国就海上安全问题进行政策协调,并考虑提供舰艇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