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名言名句有哪些 施耐庵生平简介 怎样评价施耐庵这个人

施耐庵名言名句有哪些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代表名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亮点不胜枚举,鲜活的人物个性,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施耐庵埋笔于字里行间的金句良言,给人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效,施耐庵将其总结人生阅历的经典名言铺排于小说的各个角落,大大提高了白话文小说的可读性与深刻性,成为了该小说最核心的珍宝。

施耐庵名言

施耐庵名言

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中,有一句惊世名言:“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分析其字面上的意思为: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人面指的是人们的脸色态度,结合起来大致意思为社会人情可以通过人们的态度冷暖、热情与否反映出来,人们的脸色因为对方地位高低衡量而定。当时社会的现状,世人大都趋炎附势,对有地位财势的人往往阿谀奉承,而失势之人却是门可罗雀,更别提白衣之士,众人待其皆冷眼相看。这类庸俗的人情世故甚为高尚者所不齿,此名言饱含批判、感慨来的意味。

《水浒传》中同类涵义的名言譬如恒河沙数,随处可见,例如“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接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等等,将时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冷表露的淋漓尽致,更是披露了北宋乱世恶劣的世风,同时为穷途末路的英雄豪杰扼腕叹息。

 

怎样评价施耐庵这个人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发生、高潮与落寞过程中一些社会本质上的诟病,深刻抨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以及“官逼民反”之下的掩藏的统治阶级的罪恶。小说最大的特色就是其中塑造的鲜明的英雄人物特色,施耐庵在塑造这些小说人物的过程中,结合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大胆使用艺术创作手法,将人物个性表现得更为精彩与突出。

对施耐庵的评价

对施耐庵的评价

施耐庵生逢朝代更替,经历过乱世春秋,其人生历练因此极为丰富,以乱世农民起义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便可看到以朱元璋为首领的农民起义的缩影,可见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记对于施耐庵写作来说是极为丰硕的素材库。

施耐庵在中国古代小说上的成就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学历史甚至波及东南亚文学,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小说历史的奠基人。后人为纪念一代小说家施耐庵,特意选址江苏省白驹镇施耐庵故居建立施耐庵纪念馆,此地芦苇遍地,沙鸥低翔,渔舟唱晚,颇有水泊梁山的韵味,纪念馆门口修建了一尊3.8米高的施耐庵塑像,馆内结构严谨,呈大家风范,大门两旁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正是对施耐庵一生的真实写照。馆内各处的石柱上皆有当代文学家书法家对施耐庵的评价对联,遍布馆内。

可见一代小说家施耐庵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极为深刻。

施耐庵生平简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其所著《水浒传》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以北宋末年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以松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名好汉被逼上梁山,聚众起义,朝廷招安,最后难逃绞杀命运,注定了合久必分的下场。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原名彦端,字肇瑞,祖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他的父亲以制造舟木为业。施耐庵虽为出身于书香门第,但仍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三岁时恳请父亲将其送往私塾学习,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二十九岁考上举人,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因其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故而在其追求仕途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为官三年,难与官场黑暗同流合污,故辞官归于故里。后响应张士诚抗元起义参与其中,担任参谋,最终落败。之后便隐逸山野,埋头著书之余当一名乡邻教书先生,传道布业,答疑解惑。施耐庵还经常教授学生画画,要求极为严格,只准学生认准一幅人物画像,直到将其画的精准画的惟妙惟肖了才能继续绘画其他人物,他前后共教会了学生描绘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神态各异,各具特性,颇有妙趣。而这一百零八个人物画像就是出自施耐庵的小说文本。

在这期间,施耐庵的文学成就才得以完成,艺术来源于生活,施耐庵将其乡野生活的乐趣尽数在其创作中显现出来,可见其超众的创作才能与生活观察力。


施耐庵生平事迹有哪些
施耐庵原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其父以锻造舟木为业。施耐庵此人秉承了祖上文人贤士的才气,自幼好博览群书,文化造诣极为深厚,十九岁时便考上秀才,但其为人淡薄,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顺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与之后的明朝重臣刘伯温同期中榜。
施耐庵生平
施耐庵生平
然而施耐庵与刘伯温的仕途可谓是南辕北辙,施耐庵生性刚正不阿,看不惯官场尔虞我诈的行事风气,纵然也学不会曲意逢迎的一派做法,所幸辞官云游四海,倒是乐得自在。
辞官回乡不久,张士诚于施耐庵老家苏州起兵抗元,施耐庵随即加入了此次起义,后又因其才能谋略,受到张士诚重用。但此次一起并未取得好的结果,张士诚难挡关外元兵的铁骑,又加上其初尝甜头,便贪图享乐,摒弃初衷,将谋士进谏之言视若无睹,最后投降元军。施耐庵拒不招降,之后为避祸端,举家搬迁至淮安,隐居度日。
在故交的相助下,购置田产房屋,终日埋头著书,因在乡野之地结识了众多村夫农民,故而在施耐庵的小说中,人物特点都极为形象个性。其所著《水浒传》就是以其中一百零八将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而著名,可见其在平凡生活中异于常人的观察力,将这些生活素材,经过文笔的加工与惊世的创作才华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如此此书才得以面世并流传至今。
施耐庵的作品有哪些
施耐庵于隐逸时期所著《水浒传》成就了他在中国古代小说家的地位,《水浒传》更是被评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此作品开创了以白话文撰写小说的先河,也是汉语文学中独具史诗特征的章回小说之一,明清时期,流传极为广泛,民间更有多个版本,对中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文学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施耐庵的作品
施耐庵的作品
《水浒传》取材来源于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兴衰始末,以人物故事为主要线索,详细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到兴盛,直至灭亡的全过程,引发了悲情英雄主义的感想,揭示了封建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根源,同时表述对起义失败原因的深刻反思。
该作品之所以受到民众大范围的追捧,是因为书中将英雄主义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涌现了松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一系列的梁山英雄形象,以及描绘了一幅农民起义大同天下的理想主义社会宏伟蓝图,同时将大奸臣高俅对百姓忠良之士的压榨与压迫行径进行批判,故而深得百姓喜爱。
《水浒传》紧扣“官逼民反”这一主旨,形象地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梁山好汉的英雄人物形象,使得书中内容饱满具有可读性。例如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此二人皆是官兵出身,身手皆极为了得,但这二者各富特性,完全代表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形象。这也是此书最大的特色之一。
施耐庵出生在哪个朝代
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原籍苏州,其祖上曾是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父亲以制造舟木为业。施耐庵为人淡泊,不好功名利禄,从不将中榜题名作为人生志向,所做之事皆由心而出,顺其自然,故而年近三十六岁,才考中进士,与之后的明朝重臣刘伯温同期中榜,之后二人在朝堂上发展可谓是南辕北辙,完全朝着相反的道路背驰而远。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施耐庵是哪个朝代的
若说明清时期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期,那么元末明初的小说家则是这个高峰期的奠基人物,施耐庵生逢朝代更替,经历过乱世春秋,其人生历练因此极为丰富,以乱世农民起义为背景的《水浒传》中便可看到以朱元璋为首领的农民起义的缩影,可见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记对于施耐庵写作来说是极为丰硕的素材库。
朱元璋在元末起义最终成功建立政权,而施耐庵所写的北宋末年梁山好汉起义以失败告终,二者性质大同小异,但结局却是背道而驰,并非施耐庵故作矫情以悲剧结尾收场,而是在其观念中,朱元璋起义的成功并非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成功,其封建社会的本质仍旧未变,只不过初为农民待表的朱元璋在起义的过程中转变了阶级身份,成为了官僚主义的代表,故而此次农民起义归根结底仍是失败的,因此施耐庵采取了小说的形势将其突破封建束缚的观念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