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的陵墓为什么会背依黄河 面朝北邙山?

自古以来,皇帝对自己的墓葬选址都很是考究,甚至,刚一上任就将此事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知道,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祖宗若是葬得好,那可是会庇佑子子孙孙的。而在皇帝的理解中,这样做,他的江山就会千秋万代。因此,他们对于墓葬的选址是极其讲究风水,要背靠着山面临着水。

  其实,不要说皇帝,就连民间的普通人,都会选个背山临水的地方。

image.png

  但凡事都有例外,这一位就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

  原陵在当地被称“汉陵”,俗称“刘秀坟”,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若是去看光武帝的皇陵,满眼苍松翠柏,景致极好,有山有水,但就是背水临山。以至于,关于这一陵墓的反常选址,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说刘秀的继承人刘庄性格顽劣,什么事都喜欢反着来。因为,刘秀很是知道儿子的脾气,心想身后大事可不能由着他胡来。于是,临终前就特意和儿子说:“我百年之后,就葬于黄河之中。”原因很简单,刘秀命中缺水。刘秀想着儿子都是反着听,这么一说,他一定会将自己葬于北邙山顶。

  但哪知,这回儿子居然“听话”了,痛哭流涕地表示:“一定按照父王说的话去做。”于是,原陵就成了背依黄河,面朝北邙山。

image.png

  北邙山在河南境内,中国不少皇陵及名人的墓葬都会选址于此。因为,北邙山的风水,在风水家眼中那是极好的。当时,刘秀嘱咐儿子,将“自己”抛进黄河,于是,儿子照做。但下葬他的灵柩时,黄河突然改道,就成了皇陵坐落于黄河边上,整日瞅着南面的北邙山(北邙山之阴,山的北边)。

  看看北邙山附近的几处墓葬,只有刘秀的墓地与众不同,其他人的墓地都是按规矩来的,葬在北邙山之阳(山的南边)。虽然,这个故事听着似乎有点瞎掰,不过,提到的黄河改道,倒是事实。而历史上的大禹治水,也并不是什么神话传说。

  暴雨引发的山洪暴发,是一种自然灾害现象,若是原有的水道不足以疏导这些水量,那么,水流就会主动找到出路。

  而黄河在历史上,就有过很多次的改道。

  其实,刘秀在其生前就替自己选好了墓址,而且,再三强调,不可铺张。在这一期间,黄河有改道过吗?应是不太可能,刘秀再不讲究,也不会让水淹了自己的墓地。不过,有一点很清楚,看看这处皇陵的地势,就是南高北低,黄河再如何泛滥,也不会流到此处来。

  根据史料记载,王莽建国期间,黄河有一次大的决口,流经线路有较大改变。不过,直到宋朝,期间的几百年,倒是安静了很多。

image.png

  那么,刘秀的墓为何修得如此不一样呢,水会变道,但山会移动吗?

  其实,按照民间的说法,真的没法解释,似乎只有一个理由,就是刘秀选址时,应该是喜欢上了此处的风景。当年,王莽篡位,西汉结束,后是天下混战。而作为刘邦的直系后人,刘秀先是跟着哥哥刘演起兵于南阳郡。之后,刘秀便公开与更始政权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定都于洛阳,史称东汉。

  都知道,刘秀是一位文武兼得的皇帝,凡事亲力亲为。于是,在执政后,他的治国政策也偏于柔性,提倡以“柔道”治国。开国皇帝一般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国家的经济建设。东汉初年的经济很是萧条,刘秀就从自己做起,很是勤俭。所以,在交代后事之时,他特意强调不要下葬那些金银等值钱东西,用些瓦罐之类的就可以了。

image.png

  不过,他的原陵依旧没有逃脱被盗墓的命运。

  后来,董卓就去盗了他的墓,甚至说道:“刘秀的儿子将他的墓修得忒好了。”当年,曹操也曾干过这种事,也许在他看来没什么,这些宝贝放在墓室里没什么用,还不如拿出来充做军饷。

  也许刘秀考虑的是不劳民伤财,他经历过乱世,比很多人都清楚国家的长治久安重在治理。虽然,刘秀在生前就已经着手准备后事了,不过还是交代后人“所制地不过二三顷,无为山陵,陂池才令流水而已”。可见,他强调的只是排水,至于寝陵的大小,只要二三顷就够了,也不要什么山陵。

  其实,看原陵的规模和设置,都是符合了刘秀的生前愿望。只是,像董卓说的,后来的汉明帝终究舍不得他的老爹太寒酸,还是塞了不少宝贝。虽然,刘秀在位时,东汉发展得非常好,但他却说自己并没有对天下百姓做太多的事情,可见,刘秀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帝。

  可能在政绩上,刘秀和一些厉害的皇帝比较,有些逊色。不过,在修寝陵一事,却是看出了他的豁达胸怀,不需太费钱财在自己的后事上,用来造福百姓才能真正做到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