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一千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敦煌藏经洞

6

0111.敦煌藏经洞

藏经洞是敦煌莫高窟第17窟的俗称。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道士王圆箓清除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这个藏经洞。藏经洞封闭的原因与时间,几十年来,众说纷纭。主张避难说的人认为宋初西夏人攻打敦煌,寺院为了躲避西夏人的进攻,匆匆封起了洞口。然而有人提出了异议:西夏人同样是信奉佛教的,寺院的担忧岂非多虑?主张“废弃说”的认为藏经洞里的卷子是寺院不再需要的东西,佛教有个习惯,写过字的纸是不能随便烧毁的,于是就随意堆弃在那里。然而一切只是猜测,真实的答案被浩瀚的历史永久地掩盖了。藏经洞封存了四至十一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五万件,五千余种,其中90%是宗教文书,非宗教文书占10%。后者的内容包罗万象,经、史、子、集、诗、词、曲赋、通俗文学、水经、地志、历书、星图、医学、数学、纺织、酿酒、熬糖、棋经等一应俱全,还有大量民间买卖契约、借贷典当、账簿、户籍、信札等。文书除汉语写本外,还有古藏文、于阗文、梵文、回鹘文、突厥文、龟兹文等写本。此外,还有一批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粉本、丝织品、剪纸等作品。这些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世纪珍宝,与殷墟甲骨文、居延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中国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但由于最初发现时的原貌没有一份详细而科学的记录和目录,至今藏经洞珍宝的确切数量众说不一。目前,敦煌学已经形成为一门具有世界意义的学科。过去,敦煌遗书曾被狭隘地理解为华夏文化或是佛教文化的体现,而实际上它们是世界文明的浓缩。

上一章:马王堆汉墓

下一章:居延汉简

6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