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一千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郑和下西洋

6

0092.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3),原姓马,名和,字三宝,出生在云南省一个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进军云南。在战乱中,11岁的郑和被明军俘虏,受到阉割,在军中做秀童。19岁时,被挑选送到北京的燕王府服役,逐渐得到朱棣的信任。后来朱棣为和他的侄子建文帝争夺皇位,进行了“靖难之役”,郑和因功被提升为内官监太监,赐姓“郑”,从此更名郑和,史称“三宝太监”。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有的说是明成祖怀疑建文帝流亡海外,派郑和等人寻找其踪迹;有的说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这些说法都难令人信服。明成祖继位时,持续三年之久“靖难之役”及迁都北京使财政耗费极其浩大。加上当时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不够稳定,直接影响到中国南部的安全,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损,稳定中国南部,明成祖不惜耗巨资,于1405年,派郑和率船队首下西洋,奉行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政策。

据史书记载,郑和船队是由240多艘海船组成的一支联合舰队,船队的主体船舶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五类海船,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指挥船、战船、补给运输船、交通船等。郑和每次下西洋的人数在两万七千人以上。当时西方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航海的人数、规模、船只的大小等,都无法同郑和相比。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达伽马早了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从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达西亚和非洲东岸,到达南端的好望角,涉及三大洋,是此前的中国航海史上所没有的,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居于领先地位。

上一章:《马可波罗游记》

下一章:元谋人

6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