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一千条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知识一千条 > 历史知识 > 玄奘取经

6

0089.玄奘取经

玄奘(602-664),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唐佛教唯识宗创始人之一,佛经翻译家。玄奘“博涉经论,尝谓翻译者多有讹谬”,且各派学说分歧,难做定论,于是决心赴天竺探本究源。当时唐朝“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要出境必须获得朝廷的准许。贞观元年(627),玄奘上书请求朝廷准许自己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史书是这样记载当时情形的:玄奘“结侣陈表,有敕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627年八月,玄奘西出玉门关,长途跋涉,他翻过终年积雪的凌山(今穆索岭),到亲叶(即碎叶),渡过乌游水(阿姆河),登临铁门关(今阿富汗境内的巴达克山),通过吐火罗,进入天竺西北部。631年,抵达摩揭陀国,并入天竺佛教最高学府那烂陀寺受学。后来,又游学天竺各地,著述立论,宣讲大乘,获得较大的声誉。643年,玄奘启程回国,携梵文佛经657部和各种佛像回到长安。玄奘在归国之时,行至于阗,先行上表,请求太宗赦其违旨西行之罪。太宗赦免了他的罪责。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派大臣迎接,并举行欢迎大会。唐高宗麟德元年(664),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享寿65岁。唐高宗悲痛万分,叹曰:“朕失国宝矣。”并为玄奘举行国葬。

上一章:文成公主入藏

下一章:鉴真东渡

6

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