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陵墓有何特色?刘备在位时期有哪些为政举措?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他为先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依附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后因关羽被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223年,病逝于白帝城,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于惠陵。

  为政举措

  邮驿建设

  刘备在四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时四川的交通比较落后,山路居多。刘备和丞相诸葛亮在开辟四川邮驿事业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image.png

  蜀汉与北方的魏和东边的吴之间,皆有通信往来。史书记载:名士许靖在蜀汉任太傅后,和他过去在北方的好友魏国大臣华歆、王朗等都不断有书信往来,“申陈旧好”。《三国志》引《魏略》有一封王朗写给许靖的信,称“前夏有书而未达,今重有书,而并致前问”。魏国其他大臣和蜀汉一些大臣也常互有通信。魏国官至尚书仆射的陈群,就曾有书信给诸葛亮,打听蜀汉尚书刘巴的消息。蜀汉与吴国的友好书信往来更多,陈震在出使吴国的时候就曾与吴国关将说道此事。 而诸葛亮与兄诸葛瑾、大将陆逊都常有书信上的往来。

  蜀汉邮驿的特点是几乎没有车传,邮递大部用驿马传送,从事此项工作的人称为“驿人”。这大概是因为蜀国地处西南,大部为僻远山区,道路不整的缘故。

  制定蜀科

  蜀科是蜀汉的法律,刘备初入川时,百废待兴,乃命当时对典制、旧法熟悉者许慈、胡潜、孟光、来敏典掌旧文、草创制度。在平定益州之后,便着手制定典律,据《三国志》记载,参与蜀科的制定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 蜀科的具体内容已经丢失,但是据《诸葛亮传》记载,蜀汉虽然执法严峻,但公正公平,百姓无怨。

  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哟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 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於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

  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而蜀汉后期,执政者费祎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农孟光引诸葛亮、刘备故事对费祎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image.png

  后世纪念

  惠陵

  在成都市南郊武侯祠内之正殿西侧。史称惠陵。史载,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死白帝城永安宫(在今重庆奉节县城),五月梓宫还成都,八月葬惠陵。后主从诸葛亮之意,先后将甘、吴两位夫人合葬于此。 墓拔地而起,呈圆堆形,高12米,周长180米,占地3亩,形若小丘。茔上树木参差,墓边古柏森森。陵墓建筑,由照壁、栅栏门、神道、寝殿等组成。照壁长10米,高5米,正中镶嵌菱形石雕。

  三义宫

  三义宫俗称楼桑庙,位于涿州市松林店镇楼桑庙村建筑东北隅,据记载重建于唐乾宁四年(897年),金、元、明皆有重修。占地总面积2.7万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山门、马神殿、正殿、后殿等。其大部分建筑均在“文革”时拆毁,仅存山门一座及明正德碑一通。山门是砖石结构,单檐歇山三间,进深一间,东西长12.8米,南北宽10.07米,高6.7米。券门三洞。主券门顶部嵌石匾额,额题“敕建三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