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九个毛主席的谋略故事

(二三)以迂为直

诗曰:只走弓身不走弦,翻山越岭履平川。敌军数万忙追堵,捡只草鞋奏凯还。

《遵义之歌》的歌词中唱道:“因为一个会,历史记住了你;因为一瓶酒,世界知道了你;因为一条河,神奇充满了你……” “会”是指遵义会议,“酒”是指茅台酒,“河”则是赤水河。历史网(www.moulishi.com)

遵义会议决定要过长江,毛主席决定先吃掉尾追的川军郭勋祺部队。在青杠坡这个地方,我们设下了包围圈,结果川军绕到了我们上头,红三军团只得从南面强攻,朱德都亲自带着干部团上去了。这是我党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一场战斗,可谓将星云集。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杨尚昆,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五任国防部长彭德怀、林彪、叶剑英、耿彪、张爱萍,以及十大元帅中的七位和200余位开国将军都参加了这场战斗。

然而由于情报有误,将一场歼灭战打成了消耗战,毛泽东针对形势变化,当机立断撤出战斗,红军放弃直接北渡长江计划,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这场战斗虽然失利了,却体现了毛泽东“打不赢就走”的机动灵活战术思想。

红军一渡赤水,到扎西地区后,蒋介石判断我军还要北渡长江,迅速调集兵力要把我军围歼。于是,毛泽东采取了灵活机动,在高度的运动战中寻求有利战机的战略战术。红军忽东忽西,时南时北,“以迂为直”。使敌人无法判断红军的行动意图,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争取了主动。我军便来个金蝉脱壳,回师由太平渡、二郎滩东渡赤水,再打遵义。

二渡赤水中,最著名的是遵义战役,其中娄山关大捷更是取得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娄山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有首民谣:巍巍大娄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落鞍。不过,当时有个口号:要关不要命。负责攻打娄山关的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一个团。由于敌人守在关卡,我军便一面强攻,一面派一个小分队爬上最高的大尖山,居高临下打击敌人,敌人顿时慌了手脚,急忙撤退。我军乘胜追击,第二次攻占遵义,一举消灭了敌人两个师又8个团,

四渡赤水,体现了毛泽东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思想。其中,一渡二渡是被动完成的,三渡四渡则是毛泽东军事才能的充分展示,完全是主动地调动敌军。毛泽东本人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最得意之笔,狭义上特指三渡、四渡。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时曾问毛泽东:生平最得意的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哪一次?毛泽东说:那些都不算,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战役。

“致人而不致于人”是《孙子兵法》的一个核心,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毛泽东认识到,要扭转长征以来红军被动的战略防御地位,就要人工地造成我们局部的优势主动地位,把敌人抛入劣势和被动。因此,在四渡赤水中,红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术,配合高机动性的运动战,使红军由战略被动转为战略主动。

在“以迂为直”,高度机动的作战方针下,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部队行走过多,十分疲劳等问题。一些不明其中深意的官兵未免有些抱怨。当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不懂毛泽东的作战意图,说毛泽东采取的“以迂为直”的方针是“走了弓背路”、“造成疲劳”、会“拖垮部队,”一再鼓吹“走快捷方式”。林彪还给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打电话,叫嚷“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林彪又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信,狂妄地提出要毛泽东下台,这封信要聂荣臻签字,被聂严正拒绝。毛泽东在会理会议上,针对林彪“拖垮部队”的谬论,严肃地批评林彪说:你是个娃娃,你懂什么!在这个时候直接跟敌人硬顶不行,绕点圈子多走点路,这是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民族简史 姓氏起源 二十四史